十六歲
男生和女生也許只有性別上的差異,畢竟我們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正處于青春年盛時期。在生活中、學(xué)習(xí)上與別人的交往中,我們演繹著那份只屬于自己的年少輕狂與放浪不羈。讓別人看不透自己,以此為樂趣。在不同的事情上,我們提出不同的見解,十六歲少年的思想永遠(yuǎn)是那么標(biāo)新立異,我們在不同的事情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或高興、或悲傷、或驚訝,戴上一層面具或脫下一層面具。也許是一層面具上再戴上一蹭。原因是我們不想受到傷害,只因為十六歲少年的心是透明的,宛如玻璃一般的堅硬卻容易破碎。破碎的心可以再次拼湊起來,如果心的碎片變成粉末被風(fēng)吹散,那要如何呢?
十六歲少年的心和狹隘,卻很空洞。因為里面只有自己一個人,就不愿要別人再進來,那是我們自己的世界,別人進不來自己走不出去。也許這很極端,可是這就是十六歲的特權(quán),讓自己快樂、寂寞、悲傷,而讓別人猜不透,父母擔(dān)心的十六歲。
在以前我從來不寫日記,因為那是小女生才干的事,其實我沒發(fā)現(xiàn)自己也是個女生,只是我沒有當(dāng)女生的自覺罷了。十六歲的少年不分男女,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與故事,也許沒有把事情記在本子上的習(xí)慣,而只是把事情深深的烙在心里,不管記憶烙下的痕跡有多深,。時間也會讓它消逝,讓她像從未存在過一般消失,時間就是一種殘忍的扼殺。也許該說人類這種生物存在的本身就是既狡猾又卑鄙的。每個人的日記里永遠(yuǎn)都是哭的比笑的多,那說不完、數(shù)不清的憂傷早已蓋過十六歲少年曾經(jīng)的笑靨,每一個人都習(xí)慣性的將自己設(shè)定為悲劇的主角,一步一步走進那個早已寫好的悲劇劇本,然后得到悲劇的劇終,盡管他早已將劇情爛記于心而結(jié)局也看過無數(shù)遍了,卻還是猶如吸食鴉片一般的沉迷其中。
十六歲的少年渴望自由、渴望孤獨、渴望寂寞,可是這一些字眼永遠(yuǎn)不會出現(xiàn)在他們口中,而是藏在他們的心底與他們的日記本里。也許這些都是虛偽的只因為看多了言情小說或肥皂劇,受到了影響。那些虛偽的真實比現(xiàn)實中的真實更具有誘惑力,讓少年的心沉浸在其中,不可自拔。
十六歲少年的心不再透明。
臺燈下,書桌前。看著只寫了日期的日記,提筆的瞬間才知道語言的無用,文字的無力,他們似乎永遠(yuǎn)無法敘述出一個人內(nèi)心的愛與樂,苦與愁。可是習(xí)慣便成癮,戒不掉。看著窗外屋頂上微弱的太陽光,就像老舊的25瓦燈泡,街上是稀疏的人群,我知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回家。太陽并沒有將他們的影子拉的老長,到現(xiàn)在我才知道那只是散文小說中的夸張手法。房間里的mp3放著詭異的歌曲,歌中的女人用她那尖銳的嗓子唱出別人無法理解的歌聲,可是我卻知道那是自己最喜歡的歌——血色蔓延
十六歲少年的心正在改變,朝著少年也不知道的方向改變,也許少年早就知道,只是理所當(dāng)然的將它忘了。
十六歲只是一個過渡,一個寂寞又美麗的夢。而少年在夢中宛如一只斑斕的蝶,他所做的或是他能做的只是飛舞著那美麗卻又脆弱的雙翼一遍又一遍的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