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井底蛙
高二、九 熊厚權
一只井蛙生活在一口井中,并且為這井帶給它的快樂、舒適而感到自豪;但生活在海中的大龜就取笑井蛙見識太淺,僅僅是滿足于現在擁有的情況,沒有遠大的眼光去看世界。
我認為,井底蛙是愚蠢的,是目光短淺的。人,如果做了井底蛙,那你將永遠徘徊在你所處的世界,因為你已失去了對外面世界的渴望。
一代領袖毛澤東,他沒有安于自己是一個革命小頭領的現狀,而是,有著遠大的志向。他渴望建立新中國,渴望造福人民。他帶領著人們過草地,上雪山,打了一次又一次的仗。最終,他的渴望變成了現實。
一代詩人陶淵明,沒有滿足于官場的生活,而是渴望著清閑自在的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向鄉里小兒”。正因為有著對田園無限的渴望,他才會辭官回鄉,過著自己滿意的生活“命巾車,棹孤舟”“臨清流而賦詩”,最終成為了文壇豪杰。
毛澤東、陶淵明,正是因為有著不滿于現狀的渴望,才能突破困難,有所成就。從而也得到后人的敬佩。
但是,在生活中,失去了渴望的卻大有人在。好比別里科夫,他一直把自己裝在一個套子里,沒有打破套子,快樂生活的渴望,所以,他始終走不出那個套子,直到封建統治的套子把他勒死。
一代霸王項羽,在兵敗時,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渴望,選擇了自刎,讓一代霸王灰飛煙滅,也讓支持他的江東父老心寒意冷。
可見,沒有了渴望,將會是多么悲慘的結局。試想,如果別里科夫一開始就有一個渴望,渴望與別人聯合起來推翻封建統治,他還會凄慘死去嗎?霸王項羽在兵敗時有回江東重頭再來的渴望,歷史上還會有漢朝嗎?所以,人,一定不要安于現狀,定要有渴望,有渴望,是成功的前提。
而我們,又是否存在渴望,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渴望做得更好呢?
你是否渴望考試時得滿分,渴望通過現在的努力讓未來更好?如果有了渴望,就有了希望,有了目標,朝著目標奮斗,終有一天會成功。
人,不要做井底之蛙,而是一開始就要向著目標奮斗。僅僅滿足于現在的生活,那你就會徘徊原地停滯不前,有了渴望,方能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