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作文(2篇)
安作文(1)
在中國這塊黃土地上,“安”字顯得格外醒目。
天安門,地安門,祈年殿。來自遠古的建筑,訴說著帝王那份最樸素的希冀:國泰民安,萬世之業。
“安”的重要性,在此可見一斑。
平曠的土地,儼然的屋舍,雜植桑林,良田阡陌,雞犬相聞。不僅僅是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同時,也是我們所向往的樂土。遠離諸侯的紛爭,獨享生活的氣息,用裊裊炊煙勾勒出醉中翁媼。亦或只有這份安定,才能得到恰然與恬靜。生命,只能在這里呼吸。
民興,獨安。
大唐,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求民之安;以儒為師,戒奢從簡,求思之安;廣開言路,虛懷納諫,求政之安。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貞觀之治之盛事并非空穴來風。
國興,獨安。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透出不勝悲涼,昔日的春閨夢里人,今日已成河邊無定骨……骨肉分離之苦,親朋成新鬼之恨,凋敝的山河,無盡的戰亂,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無不讓我們厭惡這失去安定的社會,而失去安定的社會,等待它的也只有深淵。
動亂的歷史是民族的瘡疤,它無時不刻警醒著我們:有安,則國興,無安,則國滅。
秦王以武治國,執敲撲而鞭笞天下;隳名城,伏尸百萬,殺豪杰,流血漂櫓;亦受紛奢,大興土木,修阿房,筑驪山,暴政連連,征夫無邊,流離失所,社會動蕩。正是缺“民安”,使其“身死人手,為天下笑”,正是缺“國安”,使秦朝變得如此短命。
康熙卻懂得“修德安民”之理,修葺長城,也僅能夠多幾個孟姜女,多些戎卒叫。守國之道,惟在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是也。于是便在那莽莽蒼蒼的山嶺中,修建幾座園林,常在園中住住,即加強了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又可以起到威懾的作用。即可安撫邊關的民心,廣傳仁德,又可視察駐守,保持彪勇。他把復雜的政治目的和軍事意義轉化成一片幽靜安民的園林,這比用白骨堆成的萬里長城可要高明得多了。康熙也正是憑著高出那個時代的安民興國之道,才締造康乾盛世的輪廓。
孔子曰:“不患貧而患不安”,“安”已深深刻在每個人的心中。由古視今,于己,求家安,家安,求萬事興,萬事興,則國安,國安,無所求矣,自有萬世之業。
安作文(2)
觀花者心安靜待,才能看到曇花驚人的美艷;采藥者心安靜尋,才能找到舉世難求的靈芝。生活中,處處需心安。心安者,成萬事。
遭遇坎坷時,需要心安。李白被貶回鄉,卻豪放不減,安心享受難得的自由。于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瀟灑與大氣。蘇軾流放海南,卻悠然依舊,安心享受難得的悠閑,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自在。李白、蘇軾仕途失意,但內心卻并不為之所動,而是依然心安自在,快樂滿懷,于是,成就了他們馳騁詩壇,流芳千古的偉業。心安者,成萬事。
身處逆境時,需要心安。史鐵生,不到二十,下身就殘廢,但他卻并未被嚇倒,而是安心于寫作,終于成為現代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海倫?凱勒,雙目失明,但她卻并未被壓彎,而是安心練習說話,終于成為生活的強者、世人學習的楷模;史蒂芬?霍金,全身僅有兩根手指能動,但他卻并未被擊垮,而是安心努力用兩根手指寫書和工作,終于,一部《時間簡史》驚嘆世人。他們,都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然而,他們卻用內心的安然和自身的努力,使自己成了生活中的萬幸者。心安者,成萬事。
面臨成功時,需要心安。試想,如果沒有居里夫人在發現釙后仍安心鉆研,怎會有化學元素“鐳”的發現?如果沒有我國領導人在國家高速發展之時,仍不滿足于現狀,安心辦事,怎會有中國今日傲立于世的輝煌?不沉湎于已有的成績,安心創造新的業績,一次次的成功必將不斷垂青于他。心安者,成萬事。
前方烏云密布,與其無方向亂竄,不如安心靜待并不斷積蓄能量,待準備好,調整好,以一顆安然之心,借風之勢、山之力,還怕撐不出個晴空萬里?
面對坎坷,安心處之;遭遇失敗,安心處之;面對成功,安心處之。朋友,攜一顆安然的心,快樂出發吧!夢想,就在不遠處。
心安者,成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