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童第周——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也是國際著名的科學家。他本是一個年幼喪父,家境貧寒的插班生,而且學習成績很差,學校曾試圖令其退學。但就是這樣一個基礎很差的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刻苦好學、勤奮努力,每天與路燈為伴,后來大學畢業到了比利時留學,并最終取得了博士級的學位。
方仲永——一位五歲時就才華出眾,能夠指物作詩的“神童”,卻因父親后天利用其作賺錢工具,從而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淪落為一個普通人。
論天分,方仲永要比童第周好的多,但最終結果卻出人意料,恰恰是前者學習條件極差的人取得了成功,這其中的原因,我想大家不得而知,就是因為他缺少了后天的學習教育。這告訴了我們后天學習的重要性,這也啟示著我們,先天的基礎不好并不能羈絆你,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們或許沒有仲永的才華,但是我們比起童第周,是有這多么優越的先天條件,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學習,不去努力。個人的成功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獲得的,上帝不會白白給你送餡餅。
人總是要長大的,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情況并不罕見,為什么我們不能改變這種令人厭惡的情形呢?談到學習,雖各種各樣,但我認為,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它沒有捷徑,是一步一步扎實努力循序漸進的事情,任何事都怕堅持,只有后天勤奮堅持才能助你攀登到頂峰。
正如贊科夫所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學習本不是枯燥無味的,只是你并為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認識到學習的本質,發現其意義與樂趣的人,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付出。
學似苦茶,輕啜一口,滿是苦澀,細細回味,澀中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