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通的魅力
一切生物只有適應自然才能生存,那些不懂得適應不懂得改變的生物都被淘汰了,他們之所以不能生存是因為它們不懂得變通的智慧。相同,人也是一樣的,只有學會變通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企鵝為了適應南極嚴寒的天氣,在漫長的進化中漸漸長出了厚厚的脂肪以抵御寒冷。遇到極寒,它們便會遷移去尋找更加溫暖的地帶,來保護它們的小寶寶不會被凍死、餓死。如果它們不懂得改變,又怎會在如此嚴寒惡劣的天氣環境出生生存下來呢?
章魚具有很多觸角,這是因為它的身體很軟,那些大魚會把它們吃掉,為了保護自己,生存下去,它長出觸角來抵御敵人的入侵,同時也用觸角來獲取一些小魚小蝦作為食物。正是因為它懂得變通才會在深海中得以生存。
一個人如果只是一根筋想問題,從不會變通,那他在一生中可能會失去很多機會去成功。因為他不懂得抓住機遇,錯過了上天給予他的機遇。
縱觀歷史,有不少懂得變通的人物。蘇軾乃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上的成就注定了他仕途上的不順。他曾經官至宰相,但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一貶再貶。但他始終保持達觀的態度。“何處無月,何夜無竹柏,蓋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更見其達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被貶期間,他所作做的詩無一不表明他樂觀、恬淡、閑適的心境。如果他因被貶而如此沉淪下去,那他亦無法做出如此家喻戶曉的詩歌了。從蘇軾的一生中,我們同樣可以學到變通的智慧。
李白——中國詩歌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他飄逸,欲上青天攬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妄,我輩豈是蓬蒿人。他用詩放牧自己的秉性,用灑脫滌蕩自己的靈魂。正當他仕途正順時,皇帝一聲令下,他被“賜金放還”,這是一種怎樣的打擊,怎樣的惆悵,但他“仰天大笑東門去”,從此寄情山水,游遍全國各地,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從李白的一生中,難道我們還不能學會什么嗎?
變通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幫助,而且對于我們走向社會的人際交往也有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如果不懂得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只是死學,不掌握學習方法,再勤奮努力也只是徒勞無功。在與人交往,待人處事方面更需要我們發揮變通的作用。學會變通,會使我們受益終生。
變通的魅力,如此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