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
須彌頂上無根草,不受春風花自開。
那日閑暇之時與朋友閑逛,忽提及自己的高一生活即將結束,她不禁感慨道:“是啊,時間過得真快,又要分別了,以后不知還會不會在一起!彼L嘆了一口氣,又接著說,“天下終究是沒有不散的宴席!”說完,便低頭做沉思狀,默默地走著。
我望著她,有些小驚訝,用胳膊碰碰她,說道:“這是怎么了?這么感性,把氣氛搞得怪傷感!
“不然呢?”她仰起頭問,“臨近期末,相聚的時間不多了,高二也不一定在一起,不傷感還能做些什么呢?”
我望著她微微下垂的眼角,點點頭,牽著她的手走在路上。西斜的太陽將我們的影子拉得好長好長……
晚上回家躺在床上,盯著屋頂發呆,傍晚的對話不禁在腦中回想,難道果真如她所說的一樣,在這個時候除了傷感就沒什么可以做的了嗎?
忽然想起前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有關青春。那句“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已經深入人心,大多數的年輕人現在都有種憂郁的氣質。思考問題都愛從感性出發,評論愛用“終究是”開頭,“好傷心”結尾。大家都在“裝深沉”,缺少了我們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活潑與開朗。這道憂傷已不再明媚,反而將人禁錮其中,形成一種永久開啟型模式,很難被打破。
想想這說的不就是我們的現狀嗎?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快樂與悲傷并存,為什么我們習慣于從悲傷的一面去看待事物呢?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要打破這種思維定勢,轉換角度,從而看到生活更美麗的一面。
第二天再次遇見她,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微笑并快步上前挽住她。
“怎么這么開心,沒有幾天我們就不能這樣時常見面了呢?”眼神中滿是傷感與不解
“這不是還有幾天嘛,再說了,以后還是有機會見面的,干嘛搞得這么悲傷?”我又將她往身邊拉了拉,“我們要好好珍惜這幾天,對嗎?”
“說的也是!”她猛的點點頭,回了我一個微笑。
接下來的幾天,每當有人和我提及分別之事,表現出無奈與不舍,我總會告訴他們,要換個角度想想,還有幾天呢,要好好珍惜。
其實,不僅僅是在分別這件事上,生活中的任何事都需要我們轉換角度的面對思考。打破我們習慣的定向思維,或許就能解決一道數學題,給予自己創作的靈感,生活也會變得與眾不同的精彩。
我愿做須彌頂上的一棵無根草,沒有根的束縛,勇于打破春風的禁錮,在全新的世界中創造屬于自己的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