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之媽媽回家吃飯了!
食物帶給我們的神奇,往往超乎了我們的想象——題記
吃的飯多了,撕扯的黃歷多了,見太陽的日子卻漸漸變少了,與月亮對眼相望的日子就這樣不自覺的在一張張黃歷紙上,在一碗碗白米飯中鋪張的越來越密集了。
雖然睡眠的時間就如這社會的純手工食物一樣少得可憐了,但絲毫沒有阻擋我對食物的深切熱愛。一聽說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即將進入實地拍攝階段,趕緊用這雙也做了很多年飯的手,敲擊鍵盤,將看了好幾遍的舌尖上的中國的第一季又拿到了自己的眼前。如果手中再緊握一把菜刀,身上再讓母親幫忙系個圍裙,那就更幸福了。
中國地域寬廣,幅員遼闊,人口眾多,56個民族和諧交融,再加上復雜多變的氣候,華夏祖先的庇佑,華夏子孫的創造性繼承,造就了餐桌上的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老百姓也因為這風景線,在這個競爭激烈的21世紀,爆發出了極具朝氣和生命活力的飽滿狀態。對于食物的感謝,是不得不提上日程。借助此文,向食物表達一絲絲敬意,謝意。
云南餌絲,福建的鼎邊糊,花生湯,柳州螺絲粉,安陽扁粉菜,湖北熱干面,不管是耳熟能詳的,還是默默無聞的,它們都將自己的最終歸宿如此精準又統一的定位在了華夏大地每一位食客的口中。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進廉租房,照進農村泥瓦墻,照進鄉鎮小區,照進城市高樓,照進私家別墅住宅,食物也跟著醒了過來。躺在冰箱被冷凍了的,躺在路邊等著主顧帶走的,睡在專賣店等著養生者們精挑細選的,終于迎來了它們大展身手,回報社會,回報大自然,回報農民辛苦栽培之恩的時刻。幸苦了一輩子的爺爺奶奶們,拿著橫挎了幾十年的菜籃子,迎著舒爽的空氣,笑對著陽光,在一路的歡聲笑語中,買來了各種新鮮的瓜果蔬菜,也買來了滿屋子的新鮮和脆嫩。當精神萎靡時,當身體狀況欠佳時,除了花錢旅游,仔細得聞一聞,仔細得摸一摸每天跑進我們口中的食物,也確實是一種別樣的愜意。或許你會發現,那些世外高人的幸福在身邊原來真的存在,你會在心里感慨:此刻起,幸福終于不再是路過。
記得小的時候,食物是我們開心玩耍的動力。當我們盡情在釋放著幼稚和青春的組合拼湊成的時光時,食物只是一個備胎。當日落西山,當大雨滂沱,當母親在老遠處的呼喚想起時,“媽媽我餓了,變成了和母親溝通交流做多的話語。”跑到家中,圍繞在母親的身邊,洗菜,倒水,望著母親切菜,望著母親倒油入鍋,望著母親急火爆炒,望著母親滿臉汗水,聞著滿屋油煙和飯菜的香味夾雜的特殊氣味,還一邊端坐在八仙桌上敲筷子,高喊“媽媽好了沒有,我好餓啊!”這個時候請仔細回憶一下,母親是怎么回應我們的,如果能夠開個帖子討論的話,或許答案是千篇一律的。很多時候,或者說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最討厭的是千篇一律。什么明星整容后千篇一律,母親的嘮叨千篇一律,工作的回報千篇一律,可是或許這個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希望能夠將這個答案一直千篇一律下去。
母親將菜端到了你面前,食物變成了你的第二個母親。你可以對她隨意的指手畫腳,用筷子對她隨意的翻滾,為的是滿足你我的口感上的享受,以及湊巧填飽這個餓的空空如也的肚子。可是,不管我們怎么翻滾,食物依舊如昨日般光鮮,時時刻刻將色香味俱全抓牢,正如母親每一次都一如既往地親切呼喚你我回家吃飯的模樣,不管我們回家多晚,她始終沒變。但是,黃歷還是不得不撕扯的,母親的頭發仿佛被油爆炒過了一般,帶上了歲月流逝的味道,母親的腰板被鍋鏟敲打過一般,炒菜的姿勢也再沒有年輕時候那么帥氣。突然,我們知道了,菜不會老,是因為母親用自己的青春和歲月換來的,感謝食物,也感謝母親。食物和母親原來真的是一體的。這讓我想起了在孔子學苑讀過的一本經書:地藏菩薩本愿經。菩薩化百千萬億分身,度盡蕓蕓眾生。母親和食物或許正是來度我們的,讓我們感受著幸福,感受著口感上,親情上帶給我們的幸福。
慢慢地,人長高了,黃歷可以自己踮起腳尖撕扯了,我知道,自己長大了。當年廚房老式的水泥地,老式的大鍋柴火灶,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由于家里人的奮斗,由于祖上的積德,搖身一變,穿上了華麗的外套,成了煤氣灶,成了閃閃發亮的地磚面。當年那個只會敲筷子的少年,如今敲起了鍋鏟,母親成了當年的我,給我洗菜,給我倒水,看我倒油,看我爆炒。我一扭頭,還有一樣東西沒變:母親的微笑。人啊!真是輪回的動物。還活在世上,我和母親變已經開始了角色的呼喚和輪回,感謝生活和食物讓我們懂得。
如今,我的身高跟母親一樣,都要開始走下坡路了,想想時光確實走的太快,當年不到20歲生我的母親,如今不到50就已經被鍋中的油,手中的鍋鏟爆炒了千萬遍。如今,雖然撕扯黃歷早已經過了踮起腳尖的困難期,可是那個手卻再也不敢輕易去碰觸了。
此刻,貼吧中的貼友們,正曬著各種自己家鄉的早餐。有一位仁兄拿出了自己做的早餐!下面跟帖者竟齊刷刷地報以羨慕之情。是啊!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美味,如果少了一種自己動手,少了一種參與的情懷,是否會有種淡淡的遺憾呢?想來,舌尖上的中國這個欄目組創辦這個節目的初衷肯定也不僅僅是為了展示這博大精深的國之精粹這么簡單。
什么時候,夕陽西下,我們如當年的母親笑著喊我們回家吃飯一樣,扯上一嗓子:媽媽,回家吃飯了!那會是多么美妙溫馨的一番光景呢?只可惜,此刻自己身在異鄉,不能馬上達成這個小小的愿望了。
食物究竟還能帶給我們多少的神奇和幸福呢?我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是堅信不疑的:食物帶給我們的神奇,往往超乎了我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