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紅樓——讀《納蘭詞》有感
望著《飲水詞》的字眼,遲遲不肯下筆。即使物是人非,若有一處可以讓納蘭棲息的紅樓,便也足矣。可是今宵便有隨風夢,知在紅樓第幾層?
擁有又何必訴說呢?都說觸景傷情,不觸景竟也可以傷情。
曹寅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思幾人知?”容若不是沒有知己,而是往事已過,知己便走,有些故事是想留卻留不住的。
該過去的總會過去。真相從來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愿意去相信真相。“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綠水亭畔,夜合花可別來無恙?花謝之時,乃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容若一逝,一個時代就此終結。沒有項羽死的悲壯,沒有孔明死的鞠躬盡瘁,如此平平淡淡,歲月消遣。而今才道當時錯,對于容若,也只能落盡梨花月又西。
忘不了那首《金縷曲》,忘不了那句“知我者,梁汾耳。”,更忘不了那句承諾“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那段金蘭之交,是容若此生難忘。就算沒有紅顏相伴,只要顧貞觀還在容若身邊,也算給容若的內心一絲安慰。
寫下“紅顏”這個詞,也變不由的想起《朝玉階》來“枝分連理絕姻緣,獨窺天上月、幾回圓。”容若以為這講的都是別人的故事,可誰知應在了自己身上。沈宛走了,一切盡知卻無可奈何。
“獨擁余香冷不勝,殘更數盡思騰騰。今宵便有隨風夢,知在紅樓第幾層?”關于紅樓的往事,早已被歲月封存,容若所思念的,到底是一個真實的紅樓,還是一處虛擬的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