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歷古今莫笑紅顏賦
從史論今朝,媽媽訴說在她那個年代,媽媽納著鞋底,圍坐爐邊的姐妹傾聽著,媽媽口中瑞年清高,風起云涌的年代,細數這集體一鍋飯,公用一個勺的歲月,媽媽姊妹特別多,又是家里的長子,從懂事就得承擔一切家務,從早到晚忙攤煎餅,生產隊的積分。在那個所謂集體榮耀的光輝歲月里。吃地瓜,吃樹皮,連白面都等到年夕才能吃的日子里。在哪多子多孫就是福的年代,在媽媽的口吻里;感覺除了生子就是吃飯,甚至還有好多小孩因為饑餓而早早夭折。姐妹兩個細細傾聽著火爐旁,講述的在那個年代的故事,我總是不停的讓媽媽給我講故事,一直糾這講完一個故事,在繼續講,一直到最后沒故事可講的時候,就重復聽,所謂聽幾千遍也不厭倦。
而今以為人母的我對第二個小孩都感覺會給自己和社會帶在太多的壓力和負擔,一份愛就是一份牽掛,所謂十指連心,多一個小孩就多一個牽絆,兒女成群,多子多福的年代在媽媽的童年境地里占據滿滿的位置,同時也抹殺了童年應該擁有的那份,天真,浪漫,無憂無慮,衣食無憂,爸爸媽媽手心里的寶,棉錦絲帛,聰慧敏智的公主。
歲月拂棱角,一笑百年滄。若經風雨嘯,詩中暢言,太平盛世化錦榮,而不是集體主義中,一窩蜂的盲目照模就搬,沒有思想沒有創新,沒有源泉的脊髓,我賞析有思想的人有遠見卓識的人,簡單的比如,畫一幅,大多數都是比物真擬,很少有人在自己的思想里綴染一幅圖畫,描及神化,栩栩如生,總是照著葫蘆畫瓢。沿襲今日依舊顧此失彼,沒有折點。
在未來的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依舊仿古畫虎,在尋覓古詩墨跡的同時你真正的明白其中的真諦精髓了嗎?你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值的代代相傳,永不滅跡的真經古核。一代更比一代強,一代更比一代更精湛才對,而不是盲目效古,千年刻畫的東西就是寶物,而今高科技的時代就是廢品,在很多人的眼里照模畫圖,比起古代的文人墨客相差甚遠,即使在逼真,對其定位也是輕如鵝毛,而不是鴻毛泰山這樣的詞眼在避諱。同樣的一件事情為什么古今會差距如此懸殊,非百年,千年之后歷經滄桑,才寵之寶,納之典藏,不知道人的思想里的孕育是怎么的內涵品味。
媽媽雖然識文不多,但我最喜歡她老的一句話,“師傅領進門,才華靠個人"沒有誰比誰強,也沒有誰比誰弱的道理,不喜歡是一種思想,領悟之至也是一種思想,總是愛和喜歡是兩碼事,愛是深深從骨出透徹的內涵而喜歡就是淺淺的思想訊息,也許會幾天,幾年,或是幾分鐘而已只能用一個簡單的期限形容”喜歡”的概念,而愛會蔓延精髓使之永不磨滅。
從久遠的煤油燈,到蠟燭,到電燈,讓你抉擇其一你會選擇什么?我相信你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電燈,因為它的誕生確實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點點的光亮,它的誕生是一種人對事物最完美追求的極致,琳瑯滿目的花燈,裝點著你的生活,難道你的思想還想重述煤油燈下,連十指都很難辨清的境域中,去盲從的追朔懷古的陳釀,忘薄論談。那么渺小的思想那么讓人可嘆的想法在現代人群眾比比皆是。古應該“留”今應該“展”。
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思想里,已是暮年所然不及的想法,在我的思想就是一直向"前"走下去,有轉彎那一定是直角,毫不避諱的談及自己的思想,沒有超然只有坦然,沒有輕視”古“只有贊許”朝“。從古代世襲制度,到現在各國已鬢角白發的暮年,才重兵領秀,獨領風騷。依然用戰爭來續寫著前進的腳步,在古代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的篇章里,不難看出,戰爭史記一直彰顯著歷史的進程,一直譜寫著從未磨滅的篇章。人活一世不過百年,滄桑歷古今,莫笑紅顏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