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之美
曾幾何時,你是否仰望夜空,點(diǎn)數(shù)凡星,思索:自己為何而生?
曾幾何時,你是否想拔劍自刎,笑看蒼天,感慨到:生無可戀,生不如死。
曾幾何時,你是否面對死亡,坦蕩釋懷,感悟到:精神永留,死亦是生。心靈枯竭。生亦是死。
曾幾何時,我對生命霧里看花,摸索前進(jìn),考慮到:生為何物,死亦如何?
有些人死了,還活著,有些人死了,但他的精神永留,他的靈魂長存,所以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的靈魂遠(yuǎn)走,他的心靈枯竭,所以他死了。
西方傳說中,鳳凰能在烈火中熬煉在浴火中重生,成為不死的頑強(qiáng)鳥。鳳凰涅磐,美麗的傳說,論述了生亦死,死亦生。生與死一個千百年不斷的輪回,一個千百年來無人詮釋的夢境。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是誰?用簡簡單單的14個字,道出了生命的真諦,生之絢爛,死之靜美。猛的回首,發(fā)現(xiàn)生命如花,花開之初就已預(yù)示著花謝的來臨,雖然花開之后,就是花朵凋零,但是花朵們依舊無所畏懼的開花。因?yàn)樗鼈冊诳菸办o悄悄是開放,把美麗留給人們,把芬芳留給了世界,死也死得其所。
多少個不眠的仲夏之夜,多少為求光明而飛入烈火的飛蛾,多少個生與死的故事,人人都認(rèn)為飛蛾撲火,那是多么愚蠢的行為,然后又有多少人明白,為了光明,死又算得了什么,飛蛾,為了遠(yuǎn)離黑夜來臨時帶來的無際黑暗,縱身躍入烈火中。為了得到永恒的光明,放棄短暫的生命,那是多圣明的抉擇啊!
岳飛,一生為國為民,精忠報國,最后被“莫須有”罪名殺死。
,為了抗戰(zhàn)的勝利,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舍身炸暗堡,壯烈犧牲。
布魯諾,為了科學(xué),反對宗教,最終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生?死?
死,他們死了,他們的肉體死了,
生,他們活著,他們的精神與靈魂永遠(yuǎn)活在人們心中。
“快樂固然興奮,痛苦又何嘗不美麗。”生固然美好,而死亡又何嘗不神秘。
我常以為是佛主普渡了眾生,其實(shí)是眾生度化了佛主;我常以為是死亡襯照出了生的美好,其實(shí)是生證明了死亡的神秘。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古往今來,一系列的詩句都告訴我們死,并不代表你離開了,就什么也沒留下,其實(shí)你的那顆心,早已在世上千千萬萬顆心上烙下了永恒的烙印,請不要懼怕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