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痕
無聊時常常會去擠壓手背上的肉,兩個手指輕輕往中間一擠,便顯出幾條難看的皺痕。松開手指后,皺痕不見了,卻多了幾條紅紅的紋路,像是印記,需要很久才會消散。
于是在想,手背上的皺痕消失得很快,那么心頭上的呢?那些無謂地擠壓在我們心頭留下的一道道皺痕,需要用多少時間才可以讓它們褪去。或者,也許永遠不會褪去。
公車擠,擠掉了心頭的溫情,擠走了人與人之間的寬容。每個人都鉚足了勁,使出吃奶的力氣往上擠。沒擠上車的心有不甘,抓住車門繼續擠;擠上車的又一心盼望車門快點關上,好讓自己不再那么擠。于是在擠的過程中,心中的皺痕愈來愈多,滋生成小溝,掩埋了我們的溫情與寬容。
升學擠,擠掉了青春,擠掉了活力,擠掉了五彩斑斕的生活。四五歲的孩子奶聲奶氣地說“我要上最好的小學”,小學生埋頭苦讀,初中生、高中生,哪一個不是如此?小學畢業考,中考,高考,在一次次的“過橋”大業中力圖擠掉愈來愈多的人,好更好地保全自己,卻在無數次的擠壓中喪失了快樂,喪失了本該擁有的韶華。小溝變成了大溝,吞噬了快樂。
我們總是美其名曰,為自己找無數的借口:中國人多,就業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卻總是刻意忽略了那一份閑適的風景。我們一直都忙,無論是主動,抑或是被動地隨著人流往前擠,都忘記了駐足去收獲一份恬淡,去彌補那因為過度的擠壓而衍生的丑陋皺痕。
放慢你的腳步吧!金錢、名利或許可以再次取得,但心頭的皺痕卻是無法愈合的傷。若是一再地擠壓,或許有一天,小小的皺痕會演變成深深的溝壑,掩蓋了一切,吞噬了一切。而那,是我們無論如何也尋不回的一切。
那是一道圍墻,卻是比錢鐘書筆下的圍墻更堅硬的圍墻。外面的人拼了命想擠進去,而里面的人啊,當你們幡然醒悟,卻已經無法出來了。
我們需要前進,但我們更需要駐足。尼采說:“自從我厭倦了尋找,我便學會了找到。”那么,就請在這紛亂的社會中,邂逅一份屬于自己的風景。
放慢腳步,拈花駐足,自有別樣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