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與有意義
三分赤子之心,減一分則蒼老,增一分則幼稚;七分靈魂之思,減一分則淺薄,增一分則沉重。人生如香茗,三分茶葉,七分白水,于舒卷中醞釀醇香,于沉靜中積淀芳華,方能品味出十分的意思與意義。
三分有意思,是用生命的激情彰顯人生的樂趣。
德國思想家席勒道:“玩是什么?玩是人的本能,是人的根本需求之一!笨梢,天性驅(qū)動著我們追尋有意思的生活,若人覺得沒意思,青山綠水便變成黑白,山珍海味索然無味,恐怕連活下去的信念也會喪失。即便是困在輪椅與高深定律打交道的霍金也在《時代周刊》“曬”過自己的普通愛好,從流行風(fēng)到古典到歌劇的各種音樂,與兒子tim發(fā)燒于f1方程式賽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它吸引著我們貼近生活的一隅,用熱情挖掘心目中的金子,在酣暢淋漓中痛快玩耍,倍感“有意思”。
七分有意義,是用原始的力量沖破精神的藩籬。
有哲人問道:“我實在是我的世界的投影。沒有我的世界,哪來我?我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許三多木訥地回答:“生活就是做好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義!奔(xì)細(xì)揣摩,我發(fā)現(xiàn)這幾句平淡話語中亦蘊含著無限的禪意。首先,人生是需要不斷思考大問題的,諸如自我存在的意義,對他人、社會的意義,縱使找不到終極答案,也能在反思中洗滌靈魂的塵垢,紅塵滾滾,沾染上的欲望、浮躁方能在意義的追尋中褪淡。其次,人生的至高意義便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像風(fēng)一般超脫塵俗,在天地間馳騁,彰顯自由。而我們要做的,便是活在當(dāng)下,好好活著,探尋并實踐著有意義的事。
且觀今日,高速的生活節(jié)奏充斥耳膜,喧囂的城市氣息撲面而來,有的人,我行我素,不接受新生事物,游走在主流外圍,這些“橡皮人”的生活索然無味,了無生趣;有的人,追名逐利,心跳精確地計算著一切的價值,普希金詩中的小金魚在他們眼里也只有紅燒汆湯之別,所謂的愛好便是在幽暗的卡拉ok廳里抱著麥克如啃著豬蹄。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
縱覽古今,當(dāng)如陶淵明,既能在東軒悠然品味醉人米酒,更能超脫流俗,不慕權(quán)貴,高唱“藹藹停云”的志趣;應(yīng)學(xué)蘇子瞻,既能于東坡雪堂釀酒燒肉,更能踏雙芒鞋,手拄竹杖,在坎坷的命途中探尋意義;該似黃永玉既能不惜錢財收藏巴西原木,更能在遲暮之年發(fā)出“為自己的生活灑下點點清輝”的志愿。
追尋三分意思,七分意義,融以中庸之道,圓而不滑,方而不訥,聆聽三分流水,七分落花,以靜趣觀天地,生而不息,閑而不散,品味十全十美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