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十八)—善于運用修辭手法
【能力解說】
修辭,就是修飾詞句的意思。對于語言表達來說,語法是解決通不通的問題,邏輯是解決對不對的問題,修辭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廣義的修辭包括煉詞、煉句等許多問題;狹義的修辭是指運用修辭格來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考試說明》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常見的修辭格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策略解讀】
1.修辭手段使表達富有文采。運用多種修辭手段,使語言駢散結合,形象鮮明,氣韻流暢。音調鏗鏘有力,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產生一種思辯的魅力。給讀者以藝術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內在的氣勢,引起讀者強烈共鳴。
例如1996年高考作文片斷:“面對著無言的傷口,我們不僅想到風波亭上的岳武穆,德勝門邊的袁督師,菜市口前的六君子,我們還會想到鄧拓、吳晗、老舍、彭大將軍,想到我們民族首屈一指的人物的歷史悲劇!面對這無血的創面,我們不僅想到王安石變法廢棄的奏折,莫高窟內斷頭的佛像,民族工業殘破的廠房,我們還會想到被推倒的古長城,被污染的清江水,被喝掉的教育款……想到我們民族的坎坷歷程!一只殘手,簡直就是我們民族一切苦難和艱辛的恥辱碑刻!”這段文字作者選用了十幾個事例,在運用語言表述這些事例時,于遣詞造句上狠下了一番功夫。首先作者將這些事例分成兩大組,用近似于對偶的形式,并列推出,給人以凝重悲愴之感;每一大組中又分別以五六個句子構成的排比組成,一氣呵成,氣勢逼人;最后一句以借喻作結,鮮明冷峻,振聾發聵。正因為語言有文采,所以所敘事例盡管比較平常,卻仍能表現出勃勃生機,使賴以證明的觀點得到有力的張揚。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這一節文字描寫可謂生動形象之極。字句之間平仄調配得體,聲凋變化有致,選詞回環使用,從而收到了抑揚頓挫、委婉動聽的藝術效果。研究這段文字神韻兼具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凡是能夠形象地、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情緒,給人以美感的語言就是有文采的語言。
2.力求鋪排取勢。表達能力強的考生在寫作中,最好側重排比,兼容對偶、比喻、擬人、引用等其他修辭,從而獲得充沛暢達的氣勢。排比可以各式各樣,有短語的排比,也有單句、復句的排比,還有段落的排比,交錯使用能各得其宜,各盡其妙。“鋪排”要講究對事物、事理的“立體透視”,進行多層面、多角度地認知和剖析,避免單調重復。
3.注意修辭新穎。作文中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能使文章語言形象鮮明,氣勢貫通,音韻和諧,顯得文采飛揚。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荷花:“微風過處,送來屢屢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本句連用了通感等修辭手法,新穎靈活,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描繪了荷花的情態,讀之令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
4.注重情理美感。修辭,要合乎事物的情理、民族的習慣,要有審美情趣。漢族說“姑娘像花”,藏族說“姑娘像初升的太陽”,蒙古族說“姑娘像小羊羔”,都蘊含著各民族的愿望,都富有美感。如果我們說“美麗的姑娘像狗尾巴草”,那是不是有惡心的感覺?
判定是否“善于運用修辭手法”,主要有兩方面依據:①從量上看,整篇作文是否多次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②從質上看,這些修辭手法是否恰當、精彩,是否有助于表情達意。如果全文僅使用一次精彩修辭,那算不上“善于使用”,因為每人都有靈感突現的時候;同樣,如果各種修辭手法貫穿始終,但大多庸俗、無聊、蹩腳,那更不屬于“善于使用”。只有作文達到了一定的“量”和高品位的“質”,才當之無愧于“善于使用修辭手法”。
【例文解析】
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冬日小語
如果說春天是一種全新的開始,那么冬季何嘗不是一種孕育?
時序更迭,四季循環。生命多像四季一樣,需要從一種狀態飛躍到另一種狀態。四季自多情溫柔的春天開始,然后由嫵媚的夏進入成熟的秋,最后是金色的秋度向冰冷的冬。對于冬,人們是厭惡的。他們說冬的荒涼、冬的寂寞、冬的寒冷、冬的無情。
我問:在你的眼中,冬是什么?
別忘了在寒冷的季節去田野走一走,此時田野呈現他的胸膛,金黃沉甸的麥稻不再在清風中舞動,四下更沒有了蟲鳴蛙叫,此時的田野倒像進入了一種禪境。而農夫們正在堆肥,將一車車的希望注入這貧瘠的土地,在土地中醞釀來年的新夢。而凜冽的北風仍這樣呼呼地吹著。可是朋友,你可感受到在這冰冷季節后的那團熾熱的火焰了嗎?
我問:在你的眼里,冬代表著什么?
在冬季,有些動物將去冬眠,但冬眠不是死亡,而是以一種靜默的姿態在蘊藏能量,好在春暖花開的時候重新奮斗。在冬季,花木脫去一身絢麗與繁華,留著枯敗的枝葉。但枯敗不是腐朽,它們只是在孕育,孕育燕子回時那一聲破土而出的興奮。你在這樣的季節,在孕育著什么,沉思著什么?難道僅僅是荒涼,是寂寞,是寒冷,是無情?
我問:在你的眼里,冬象征著什么?
現代人時常空虛,他們不是忘了去工作,而是忘了工作后去沉思。生命本來是需要不停地飛躍與完善,因此,生命一樣需要沉思。而冬季不正是一個沉思的季節嗎?
智慧的詩人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問:在你的眼里,冬意味著什么?
是啊,我們是青春的一群。我們有狂熱的追求,有高尚的理想,有不怕失敗的信念。可還缺什么?我說:我們還缺少在冬日之中的這份沉思。
我不知道在你的眼里冬是否還是荒涼的,或是無情的。但我深深地明白,冬是什么,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意味什么。
我說:有雪花紛飛的日子,是沉思生命的日子,是孕育希望的日子。
解析:讀了這篇《冬日小語》,我們總覺得文章不僅語言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排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句子駢散錯落,富有節奏感,而且好像是文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哲理,修辭手法上也不限于考綱上提到的那幾種,因此,讀來讓人覺得余香滿口,興味盎然。
【請你試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在現實中屢遭挫折的約翰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來到了天堂。一位天使給了他一個水瓶,讓他收集花草上的露珠。約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很辛勤地勞作。但一個月后,小小的水瓶還沒裝滿。約翰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天使,說:“難道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命?”說完,就將水瓶傾倒了出去。
天使微笑著,往下面一指,說:“你看看下邊吧!”瓶中水已化作了漫天甘霖,正紛紛揚揚地灑向人間。
生命的容量是不確定的,全在于你對生命持有什么樣的態度,請就“生命的容量和對生命的態度”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提示:話題的前后內容存在著辯證關系,生命的容量豐厚就可能產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而對生命的態度又影響著生命的容量。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但又不是必然的對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