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經典話題作文素材10篇
1、話題:“心靈的維護”“追求完美人生”
《元史》載,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你為何不摘梨呢?”
許衡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紛亂,管他誰的梨?它已沒有主人了。”許衡說:“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靈需要自我維護。純潔的心靈是智者所追求的,心靈有了污點,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2、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
但是,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3、話題:“責任”“愛國”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4、話題:“成功的曲折”“永不言敗”
美國作家海明威是一個極具進取精神的硬漢子。他曾嘗試吃過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場亮過相,闖蕩過非洲的原始森林,兩次世界大戰都上了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歲的他見一意大利士兵負傷,便冒著奧軍的炮火上去搶救,結果自己也被炸傷了腿,但他仍背著傷員頑強前進。突然間,炮擊停止,探照燈大亮,海明威終于回到陣地。原來是他的英勇行為感動了奧軍將領,下令放他過去。
作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過莎士比亞,“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湯達打在地上說胡話。決心下定,就得奮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納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不服氣,匆匆寫了一部小說要超過人家,反遭失敗。倔強的海明威爬起來再干,終于寫出了小說《老人與海》,獲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寫下了一句響當當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不能打敗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敗的,只要我們心中有目標,有信念。即使過程艱幸,最終也能有所收獲。
5、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士”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6、話題:“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價值”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吁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分析:“富貴不能淫”,物質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回歸祖國的腳步。
7、話題:“人生設計”“努力的過程與結果”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的項羽,生于楚國將官世家。小時候家里請老師教他識字,沒認幾個他就不肯再學下去。再讓他學劍術,又沒學成。項羽的叔叔項梁十分生氣,罵他不長進。項羽袒露心跡說:“認字,能夠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劍術,只能對付一個敵人,不值得去學。我要學就學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于是項梁就教項羽學習兵法,終于成就了項羽“西楚霸王”的大業。
分析:成功是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項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8、話題:“激勵的價值”“成功與自信”
理查·派迪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當他第一次賽完車回來,向母親報告結果時,那情景對他后來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
“媽!”他沖進家門,“有35輛車參加比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他母親回答道。
“但是,媽!”他抗議道,“您不認為我第一次就跑了個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嗎?”
“理查!”母親嚴厲道,“你用不著跑在別人后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項紀錄到今天還保持著,沒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確地激勵自己、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往往就能獲得成功的青睞。
9、話題:“對自由的追求”“對信念的堅持”“理想與犧牲”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是為人類造福而獻身的神。他出于對人類的同情,為使人類免遭毀滅,把天火偷來送給人類,并把科學、藝術和醫藥等知識傳授給人類,使人類從此能夠戰勝危難,并變得文明起來。他因此而惹怒了眾神之王宙斯。宙斯用鐵鐐把他銬鎖起來,釘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讓神鷹每天啄食他的肝臟。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對奉命來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說:“我決不會用自己的痛苦,去換取你奴隸般的命運;我寧肯被縛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順奴仆。”馬克思推崇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而獻身的精神,稱他為“哲學的日歷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對一個信念堅定的人來說,任何加諸肉體的痛苦都無法戰勝靈魂對自由的追求
10、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么?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著無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