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丟失的作文
不該丟失的 作文一:不該丟失的歷史
在物質與科技飛速發達的今天,人們漸漸迷失了自我,丟失了歷史。
歷史,可以簡單說成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奮斗過程,這個古老的名詞至今已覺不新鮮。說那北京的故宮,圓明園舊址,諾大的阿旁宮,這些可以跟歷史站的上邊的,也成了擺設。
再說了,想想在那華麗的北京故宮,游人只贊嘆那裝飾的藝術,有幾時曾能想到這又該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呢?到頭來,那皇帝倒坐享其成了。
現在,大多數宮廷劇深受人們的追捧和喜愛。可是,這本來是原原本本的一個歷史故事里,就平白無故的多出個人來,又或是添加了一些不相符合的故事出來,這分明就是在褻瀆歷史。
觀眾看得倒是津津有味,那電視上演的也確實有聲有色。但令人費解的是,那些跟歷史毫不相關的事卻被那個人演的好像真有這么一個人似的,這倒怪了。
撇開別的不說,是哪些人在不懂裝懂,還是根本就不懂歷史。
中國歷史的文化在消逝。談及歷史又有多少人,又會有多少人想起中國那段屈辱的近代史,人類的命運跟歷史息息相關。不能設想,現代人文的象征是跟隨時代的腳步,而不是去重溫昨天的歷史。我想,歷史不僅是一截時間,它關系到我們的未來與發展。只有不斷地去探索歷史,總結歷史的教訓,我們才能真正地崛起,成為領先于世界,領先于時代,甚至可以領先于未來的領袖。
可以說,歷史永遠不會衰老,衰老的是人的心智。假若一個國家沒有歷史,那么,就算現在多么富強,它的思想也只能是落后的。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這大概就是余秋雨先生對歷史最完整概述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歷史都是完好無缺的,我們不要丟失了歷史,偽裝了殘缺。
不該丟失的 作文二:不該丟失的自信
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隨著經濟的增長,逐漸向一個又一個新的臺階邁進。但在加速騰飛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到底丟失了什么?
社會在進步,人類的善良卻在一天一天地退步,如果有人摔倒了,大家可以像路人甲乙丙丁一樣若無其事地走開,生怕惹禍上身,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雷鋒!這個大家時常掛在嘴邊的名字,可能再熟悉不過了,但真正做到“好人好事不留姓名,見到困難就幫助別人”的又有幾人呢?人必的淡漠,大家的冷眼旁觀,似乎給大家封閉的善良套上一把把沉重無比的枷鎖。在廣東的一處鬧市街處,小悅悅不慎被一輛汽車碾壓。過路的十八名路人卻視而不見,使可憐的小悅悅慘遭第二次無情地輾壓,最后還是一位撿拉圾的陳阿姨把小悅悅送到醫院,結果最后是搶救無效!這個天真的孩子永遠地離開了這個無情的人間……
小悅悅事件給我們帶來了數不清的傷痛,同時也帶來了深刻的反思,在這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中華民族中,幫助淡化了。長征時的滿腔熱忱,滿腔團結努力,卻隨著大家的進步而退步,隨著革命理念而淡化。
在義務捐款活動中,許多衣著光鮮亮麗的人都選擇了漠視,對遠在大山里的貧困人民沒有分毫的關心與與憐憫,自己像個沒事人走開。夕陽把大地染成鮮明的紅,從遠處走來的農民工和低收入群顫顫巍巍地投入那凝結了多少汗珠的血汗錢,向整個世界付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動物有困難時,異類都會來幫助。更何況人呢?大家都有自己人生過不去的坎,如果人人能伸出一雙真誠幫助的手,讓他空虛的心靈得到愛的陽光和雨露,去汲取那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使他重新注滿前進的動力,拼搏下去!讓我們用愛心打破冷漠和孤獨,去澆灌每一株“受傷“的苗兒!
不該丟失的 作文三:不該丟失的自信
“一個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這是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教導后世的至理名言,由此可見,自信是我們成功的基石,在我們人生當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丟失自信。
倘若我們丟失了自信,便會“前怕狼,后怕虎。”許多事情不敢下手去做,從而喪失許多寶貴的機會,就難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不是事情難以辦到,我們才失去了自信,而是因為失去了自信,事情才難以辦到。”1951年,英國女醫生弗蘭克林從自己拍攝X射線衍射的照片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她將自己的發現公布于眾,卻換來了一片質疑與非議,人們無法相信一名普通的醫生能提出這樣高深的理論問題。在巨大的壓力下,女醫生動搖了,失去了信心,沒能將研究繼續下去。
后來,另外兩位科學家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然而,他們最初關于DNA結構研究論文的發表比弗蘭克林的發現晚了兩年。如此,她該是追悔莫及吧。然而時間無法倒流,也沒有那么多的“如果”,她終究是被她的怯弱、不自信打敗了。我承認,我在許多方面也并不自信,曾經因為多次失敗于某一件事而喪失信心,許多事情也不敢果斷去做,也羞澀于表現自己。正因為如此,我錯過了許多機會,心中也平添了許多遺憾。于是,我下定決心要將失去的自信重新找回來,只是不想某一天獨自嘆息。
失敗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自信,喪失了激發我們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讓我們重拾信心,始終堅信:人生航船由我們自己掌舵,只要鼓起自信的風帆,就能戰勝風浪,抵達美好彼岸。
不該丟失的 作文四:不該丟失的誠信
隨著時間的流逝,潛移默化中,我們卻漸漸丟失了那寶貴的誠信。
人要立于世上,靠的就是誠信二字。沒有誠信,就等于沒有朋友;沒有誠信,就寸步難行。誠信于我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有句話說:“假事做多了,難以成真。”《狼來了》中的牧童,因貪玩總說“狼來了!狼來了!”結果狼真的來時,村民卻不來了。這樣的玩笑在現實中也有不少。隨著時間的流逝,潛移默化中,我們卻漸漸丟失了那寶貴的誠信。
誠,是一種態度。如果缺少了誠信,人們將不再信任彼此;如果缺少了誠信,世界將變得陌生。試想,一個沒有誠信的社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我們中學生作為下一代的接班人,又怎能缺少誠信?誠,是對人的態度。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誠信待人,不說假話,不做假事,不信假言。那么,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就自然能刮起一股誠信之風。誠信,就如一弘清泉,洗滌去那些隱藏在深處的污垢。
誠,是一種責任。為人處事,只有誠信才能讓別人信任我們。在做一些事時,我們應該將誠信當作我們的信條。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就是我們的工作。但一些同學學習散漫,做作業也是抄了了事,這對學習是一種極不負責的行為。工作尚且講誠信,學習也是如此。這樣將別人的勞動成果“復制”,不僅害他人,也害自己。試想,這樣的人長大后又會如何?誠信,包含了多種方面,不只是不欺人,更是透過外表看本質。所以,“誠”這個字,我們要用心去遵循。
誠,更是一種精神。子曰:“言必信,行必果。”是否誠信要取決于內心。如果一個人對謊言信手拈來,那么就說明,在他心里,尊嚴是可以撇之不談的,因為廉恥于他已沒有了概念。誠信為人之本。在這方面,我們要多學習雷鋒。一次,雷鋒和另一位同志去拉糧食,途中是副駕駛開車,因為沒什么經驗,所以不小心壓死了一只鴨子,雷鋒見狀,立刻讓其停車,給鴨子的主人道歉,并賠償了2元錢。這件事雖小,卻能看出雷鋒誠信的品質。如果我們能像雷鋒一樣,不是想怎么占便宜,而是用公正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那我們也能像他一樣,做一個誠信的人!
我愿誠信之花開遍世界。
不該丟失的 作文五:不該丟失的愛心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失去了父親的小男孩在看動物世界,在看到象群奮力營救一只小象時,他喃喃的說到:“大象真好,可是人不好,人壞。”人們問他為什么這樣說,他回答:“人沒有愛心,我爸爸出車禍的時候,沒有一個司機愿意送他去醫院,他們怕爸爸的血弄臟了他們的車!”看完之后,我沉思了良久。
我想,這篇文章恐怕絕非虛構。誠然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已經屢見不鮮。在21世紀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里,人們變得冷漠、麻木,愛心,已經漸漸從許多人們身上消失。說起愛心,有人恐怕會說:“愛心?愛心是個什么玩意兒,能值幾個錢,為什么沒有人給我一點愛心呢?”談起一些為希望工程捐款的善良人們,有人可能會不屑的搖搖頭:“炒作罷了!”人們為什么會這樣,難道是他們天生就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三字經中就有這樣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社會這個大染缸把許多人的心染黑了,烤硬了。記得幾年前,電視上經常報道這樣的事:有的老人摔倒了,好心人幫忙將老人送進醫院,可最后卻被老人的家屬反咬一口;有的司機不小心撞了人,心急火燎地趕快將傷者送進醫院,卻不料那人是個“碰瓷”的,最后被索取天價賠償……這樣的事發生的太多了,漸漸地,人們變得冷漠了,因為大家都怕自己的一時好心會惹禍上身啊!這怪誰呢?該怪那些利用人們的善良從中獲利的人吧!是他們,讓許許多多善良的人們失去了愛心,失去了良知。
可是,人們啊。善良是我們的本性,我們不能因為一些社會的垃圾而放棄了自己的本性,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啊。況且,動物尚且懂愛,我們人類是萬靈之長,不能比畜生還不如啊。清醒吧,人們,去找回我們失去的愛心吧,我們不能沒有它!愛心應該是我們擁有并且終身堅守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