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格拉底相處的這個下午
現在,似乎已是這樣。
在眼花繚亂的更替中,蘇格拉底似乎淪為了時代的乞丐,沒有地位,沒有關注,沒有歸宿;仿佛是古舊年代的游魂,恍恍惚惚,在與凱恩斯的角逐中,大有被喧囂的利欲淹沒之勢。
哪兒才是蘇格拉底最后的溫暖的棲息地?
喬布斯已去,還有誰愿從被高科技環繞的生活中抽出一個下午去嗅一嗅大地的廣闊與天空的蔚藍?
人們所關注的究竟又該是些什么呢?
茫然四顧,在高科技的名義下,人們更鐘情于那銀白色的“蘋果”,而不愿走進鄉間田野去感受水果那真實的香甜;人們更喜歡桌面上那個戴著圍巾的“紳士”,卻不愿為保護企鵝而采取任何實質行動;人們不再喜歡促膝長談,更依賴于手中那個小小的方塊;人們不再流連于“鴻雁傳書”,那種以天空為媒的溝通方式早已被光纖取代。可這些,究竟又換來了什么?
是樹被砍光。
是激流被攔截。
是地下的礦藏被掏空。
是物質世界的歌舞升平。
是精神世界的虛無。
是人文情懷的空空如也。
人們貪婪地享受這些物質,卻忘了捂一捂自己的靈魂是否尚有余熱。
蘇格拉底曾說:“我死了,你們活著,至于哪條路更好,只有神知道。”神明早已明了的事,人類是繼續視若無睹,還是翻然醒悟?
當全世界開足了馬力,轟轟烈烈地在物質戰場上你爭我奪時,你是否發覺,曾經的依山傍水變成了今日的鋼筋水泥,曾經虛懷若谷的典雅氣質變成了如今自吹自擂的夜郎自大。當整個社會被浸染得赤橙黃綠青藍紫,再也還原不了生命的本來面貌時,你是否還能平心靜氣地捧著一堆高科技玩意兒,卻在自我陶醉中一次次地被遠古哲人笑掉大牙?
所以,智者才警示道:“思想貧瘠比技巧轉弱更難堪。”當人類前進的步履總是孜孜矻矻時,人們更應該回頭去翻一翻思想這塊土地。或許,這才是技巧乃至科技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正如馬云尋覓佛理,蓋茨、巴菲特普及慈善,凡此種種,皆是人們在物質領域翻天覆地后,驀然回首,與云端蘇格拉底的會心一笑。而當喬布斯說出“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一個下午”之語時,我們又該為這樣的—個“下午”準備些什么呢?
科技立于我們掌中,我們又該立于誰的掌中?
如果明白,請好好珍惜和蘇格拉底相處的這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