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無欲則剛
佛曰:四大皆空,六根清凈,然而在這個喧囂復雜的大千世界,在燈紅酒綠的繁華中,要做到如此,并不容易。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那些我們不需要的物質,留下真正本質的東西。
蘇格拉底曾被學生慫恿到熱鬧的集市上逛一逛,可是這位古希臘的先賢哲人不僅沒有被新鮮小玩意兒所迷惑,而且發現這世上原來有這么多并不需要的東西。他沒有貪圖那些集市上的小玩意帶給他的新鮮感,更沒有占為己有的意圖,因為他沒有貪欲。
天主教徒相信“貪婪”是失控的欲望,是七宗罪中的重點,就像夏洛克逼迫安東尼奧割肉時的瘋狂,就像嚴監生不肯咽氣時的偏執。每一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你可以追求,但不能被欲望左右;你可以期待,但不應欲壑難填。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物極必反,這是自然之理,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道理,可偏偏總有人窺不破,腐敗貪污層出不窮。反觀近代的官員林則徐,他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現實也的確如對聯所述,他為官清廉,與百姓水米無交,贏得中外各界人士好評。他不是沒有欲望,相反,他急切渴望銷毀鴉片,還國民健康,正是這樣的信念給了他力量頂住來自清廷的壓力。是的,這樣的欲望,或許該叫它美好的愿望,是完全不同于某些貪贓枉法之人的“私欲”的。難道他們能在晚上想到自己昧著良心所得時能安然入睡么?何不放下這些讓人勞心勞神的私欲?
書法家啟功先生,是個實打實滿清皇室嫡系后代,可是他一直說自己姓啟名功,字元白,絕口不提“愛新覺羅”的姓氏。他拋開這個皇族的身份,也不以大師自居,因為他沒有追名逐利之欲,只是堅持自己的書法之道,拋開雜念,專心投入寫文章和書法。這便是所謂“大道至簡”也可以說是“少而精”,堅持自己所認定的事,至于其他雞毛蒜皮,就像石子,擋不住前行的路。
“非談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紙醉金迷中拋棄雜念與貪欲,輕裝上陣。那是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是劉禹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然。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緊握的拳頭也留不住砂礫,何不松開你的手,擁抱四周的美好。大道至簡,無欲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