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師周旋的日子
那時我們最熱心去的地方就是電影院,還有那個該死的錄像廳。
已經快高二了,我們依舊沉溺其中。雖然學校的大門緊鎖著,但門房里住著的是一個兩眼昏花的老頭,他經常把信都分錯了,就更不容易在夜色濃黑的晚上看到我們。常常是等他聽到鐵門咣當的響聲后,我們早已翻門出了校外。這樣的門,對于我們形同虛設,同樣形同虛設的,還有那個老頭。
那會兒學校的管理基本上是一盤散沙。輕易見不著的班主任,即便無意中踱進教室,也不聞不問。最可寶貴的一次,他問起我們的下落,鄰桌的同學隨便搪塞了幾句,他就走了。就這樣我們在逍遙度過了一年的時光,看了當時最有影響的《芙蓉鎮》《紅高粱》等幾部影片,然后就是無數連名字都不容易記起的錄像了。
雖然成績還未至于一塌糊涂,但我們對前途基本上是渺茫的。學校每年只能考上十幾個人,而這樣的大運,又多數被那些復習了無數年的“老補”們撞上,看到他們范進中舉般的笑顏時,心里就更空空的沒底,不知道自己要復習到什么時候,才能熬出去。
正當我們幾乎不可阻止地要墮落下去的時候,學校的領導層有了一個變化。教我們歷史的孫老師突然間平步青云,當上了學校的教導主任。這在當時死水一般的校園中起了一個不小的波瀾,人們紛紛猜測著他的后臺,說得最玄乎的是說他的一個親戚在中央。我們以為這是學校的事,與我們沒有關系,誰也沒放在心里。誰知道他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燒到了我們頭上。
以前,早晨起床或下午上課的時候,我們想不去就完全可以不去,基本上沒人去管。那一天,午休的鈴聲剛過,平地一聲驚雷,后邊幾排寢室上空突然間回蕩起孫老師喊學生起床的聲音,那種鏗鏘讓我們想起了他在課上講法國大革命,讓我們這些腐朽沒落的家伙不寒而栗。我們幾個不愿去上課,就想對付他的辦法。上世紀80年代的縣城中學寢室還是大通鋪,一個屋子睡二三十號學生。李二平是個鬼頭,他往鋪板下看了一眼,說咱們就藏在這里頭吧,保證他逮不著。結果大家就聽了他的,藏進去后,還把搬開的箱子柜子原封不動地擺放好,一絲不茍的程度就像地道戰中搬開鍋下到地洞一樣。孫老師在我們寢室轉了一圈,接著腳步聲便遠了。李二平首先按捺不住自己,嘻嘻地笑起來,我們跟著一起笑起來。那曾料到孫老師藏在門后,進來后厲聲問:誰在下邊藏著!
以后的日子,孫老師大白天拿著只手電筒,在各宿舍晃來晃去,誰還能藏得住。大家似乎也聽怕了他的聲音,一聽到他的叫嚷,就風聲鶴唳。我們班黃忠易學孫老師的聲音學得最像,有一次午休還沒有結束,他就模仿著喊了一嗓子,嚇得同學們胡亂地披上衣服,趿拉著鞋子就往教室跑。
最可怕的是,平時形同虛設的大門開始變得難以逾越。孫老師有事沒事的就在門房里坐著,好像他又在那間窄憋的門房里支了一張床,我們有苦難言。有一次,我們和李二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了出去,然后往電影院的方向狂奔。結果我們完全低估了孫老師,他竟然騎著自行車追我們,還沒到電影院,就被趕上了。我們個個觳觫得像落湯的小雞,孫老師把自行車一橫,臉色黑沉沉的,不說什么。我們便灰頭土臉地往回走。
有一次趁孫老師沒在門房,我們跑了出去。興高采烈地看完了一場久違的電影后,我們往學校走。走到校門口的時候,李二平給我們打了個手勢,我們便斂聲屏息地等在邊上,他躡手躡腳地過去,試探著晃動了一下大門,聽的門房里“噌”地一聲,竄出個人影來,然后,是一聲最熟悉不過的吆喝,我們撒腿就往街上跑。
李二平領著我們在夜色闌珊的縣城大街上轉了一圈又一圈,大街上空蕩蕩的,除了偶爾幾個夜班的工人,整座城像死了一般。路燈全滅的時候,我們轉得有些累了,李二平說,差不多了,咱們回去。我們就開始往回走。這回,李二平又試探了一下,見里邊沒有動靜,他說,沒事了,老孫一定睡實了。我們就開始跳大門,剛剛跳過去,暗地里突然站起個人影來,說:你們幾個過來一下。
又是孫老師。
孫老師幽靈一般的身影,常常匪夷所思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一種強大的力量橫亙在面前,讓我們難以為所欲為。李二平感傷地說,什么也別想了,學吧。話語之中透著無奈,還有無法言傳的蒼涼。晚自習的時候,我們逐漸能夠坐下來了,旁騖的心也因為絕望而沉寂了下來。
總之,我們與孫老師的周旋以失敗而告終了,雖然當時還有些憤憤不平,但若干年之后,我發現這場失敗來得是多么及時,讓我在幾近墮落的邊緣踅身返了回來,并且在書籍中尋找到了生活的光芒。后來,我雖然僅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校,但在那個考大學還算艱難的年代,也彌足珍貴。現在回憶起來,每一個午后孫老師鏗鏘的嗓門,都在內心回蕩成一種關愛的聲音,甚至當時最為切齒痛恨的,他拿著手電筒伏下身子在床鋪下找我們的姿態,現在也變得遙遠而親切了起來。尤其是他那一夜的蹲守,讓我們徹底地死了看電影看錄像的心,并讓我們的人生道路從此走上了正軌。
是啊,有些東西非得經歷了歲月,才能夠完全懂得。尤其是自己的老師,當時多少可憎的事情最后會變得那么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全是因為愛的光輝,在時間的河流中淡淡地閃現了出來,那是一種清淺的粼光,越是經歷了歲月,越是清晰和明朗,最后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堆積成陽光般的溫暖,照耀我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