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鏡自照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德行?“街頭巷尾的通俗話語佐證了蘇氏”知識即美德“的觀點。這等不雅之言出之于口,卻怕難有付諸于行。
以知識做基礎,才是真正的善行。富人捐款,有受原罪論影響的贖罪可能;有為”錦衣夜行“不忿的炫耀可能;有為提高個人代表企業知名度的投資可能;亦有為悲天憫人的慈善可能。被奉為財神的陶朱公一生”三聚三散“,做到”財,取之于民,回報社會。;統治者若能頒布”藏富于民“之策,則強國之夢指日可待矣。東方文化奉行”仁者無敵“,無論儒釋道,皆求道德無缺為完滿之境。道德如孔夫子”從心所欲不逾矩“者,則如列子”御風而行“,步入自由天地。為求自由者,生命愛情皆可拋,況名利這幅枷鎖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先生,不受元廷名利誘惑的文天祥先生……
對善行的推崇,不應建立在愚民維穩上,言語的激昂禁不住陰奉陽違的腐蛀。不是跌入懸崖才悔悟搜刮民脂民膏應不忘懷”割肉喂鷹“之胸襟。
習善應以”產婆術“引出內心本真性情,后以身教上行下效,日積月累,同日月爭輝可也。
無知者,不會去追求。他們若有追求,也只是追求他們以為善的,雖然事實卻是惡的。假如他們發現錯了,以惡為善,則他們還是希望追求善。或也佐證”無知者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