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
“讓”,也許注定飽含智慧,寥寥數筆,卻能勾勒一個人的道德品性,有時,“讓”是一種寬容,一種和諧,一種待人接物時必需的美好品質;但有時,“讓”是一種懦弱,一種妥協,一種面對強權時的俯首稱臣,這樣的“讓”,我們還要嗎?還能“讓”嗎?
“我從天堂偷來圣火,可是人間懼怕光明;于是我把自己點燃,遙遠的天際——鳳凰涅槃。”
他從山村走進北大,成為一個時代的奇跡,然而他面對的是非議、質疑、不理解,他用詩人的敏感捕捉到社會的斑點、孤獨、誹謗、憔悴、絕望,生活對于他,就像一只大缸,灌滿了各式各樣的苦水,苦痛擊碎了最后的幻影。
然而,他讓嗎?他屈服嗎?他用依次悲壯的隕落宣告一場涅槃。站在金黃的麥地下,在這大地的中央,他手扶天梯,他知道,它通向天堂,這個渴望飛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但誰能肯定這不是他的第二次飛翔。
為了擺脫漫長的黑夜,根深蒂固的靈魂之苦,海子,他用毫不退讓的姿勢,向世人展示一輪新生的太陽,來呼應黎明前彌賽亞洪亮的召喚。
當我們面對理想的無法實現,請不要退讓,用堅定的信念守護信仰的綠蔭,就算被罵作“白癡”,也要做一個有骨氣而且虔誠的白癡。
當邪惡的黑手伸向神圣的奧運圣火,我們能“讓”嗎?美麗的金晶用微笑告訴世界,神圣不可侵犯。
當分子,勢力公然叫囂,我們能“讓”嗎?為了祖國的主權,為了民族的尊嚴,我們堅決說“不”。
當“三聚氰胺“肆虐神州,毒奶粉,毒火腿,蘇丹紅,戕害多少無辜者的性命,我們能”讓“嗎?一次次道德的譴責,一份份生命對其他生命的責任,在我們心中敲響警鐘,面對良心的拷問,我們不能逃避,我們要讓世間的不公在正義的利劍下無處藏身。
在許許多多的時候,也許生死攸關,也許在挑戰我們的原則,黑暗下,權威下,但為了生命的尊嚴,為了讓正義凜然,為了讓理想的光輝燦爛,請勇敢地說出:“不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