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出發
大禹興修水利,親身勘探山勢地形,方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魯迅棄醫從文,毅然用筆喚醒人心,只求從根本上解決國家問題;
趙括紙上談兵,空談行軍用兵之道,以致用兵不利,慘敗而歸……
趙括的失敗,在于他不尋根本,“紙上得來終覺淺”,只追求表面固然會失敗。而大禹和魯迅才是固其根本以解決問題。“注意安全”并非保證安全的萬全之策,“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
從根本出發,方能徹底解決問題。
縱觀當今社會,道德滑坡、世風日下的現象成了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彭宇案”讓跌倒的老人再無人敢扶起;“郭美美事件”讓中國紅十字會捐款數額劇跌;“小悅悅事件”更讓我們看見了有些人的道德滑坡。面對黑暗,我們翹盼啟明的星辰;陷入罹難,我們祈求青天的拯救;遇見迷津,我們祈禱佛祖的指點。很多時候,我們站在明亮處指責黑暗,指望由英雄來解決所有問題,但為什么不把自己變成英雄呢?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敢于擔當,那么這樣的問題就能得到徹底解決。為了根除不正之風,媒體大力宣傳著好人好事:大愛無私的好人郭明義,心系貧困人民的首善陳光標,一心為孩子的孤寡老人白芳禮……這些平凡的人把點點滴滴的溫暖灑進我們的心田,讓愛心的暖流遍布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正是這些溫暖感動著我們,讓每一個人都有了盡一份責任的沖動,讓我們有了改變社會現狀的勇氣。“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起一支蠟燭”,一位哲人如是說。只有從根本上讓每一個公民盡自己的義務,才能解決道德問題。
回顧泱泱歷史長河里演繹著朝代更替,鮮有朝代不是因沒從根本出發,對細節不加重視引起的苦果,而導致湮沒在塵寰里。一個“烽火戲諸侯”,讓周幽王合上西周被滅之門;一個“一騎紅塵妃子笑”,讓唐玄宗失了美人,更失了大唐江山;一個“天朝大國無所不有”讓清朝驕傲地去向歷史盡頭。歷史里的故事,都能從根本之處思考,長此以往,必如梯子傷人一般,只是這傷的不是人,而是歷史!
李大釗曰;“青年者,人生之光,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我們是新世紀青年,對待學習,生活,也要學會發現問題的根本所在,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把基礎牢記在心,絕不局限于問題的表面層次。從根本出發以徹底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