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會“鼓掌”的人
中國臺灣作家劉繼榮的女兒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這真是對“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論調的顛覆,我喜歡這種顛覆。這種顛覆告訴我,做一個會“鼓掌”的人何嘗不可呢?
做一個會“鼓掌”的人,在他人陷入困境需要幫助的時候。
田徑場上,吶喊聲和掌聲裹挾而來。飛奔的影子一閃而過,上氣不接下氣的我用眼角余光掃視一下看臺,模模糊糊看見很多人舉著雙手在“鼓掌”。就是爬也要爬完這3000米,不就10圈嘛,我想。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跨過終點的,只是覺得耳膜里一直縈繞著噼噼啪啪的掌聲。在同學們的攙扶下,我好不容易“活”過來了,坐在看臺上,一種莫名的感動涌上心頭。
生活的歷練和時間的洗禮,總會把一些人打磨得更加智慧,我就這樣一個被打磨的人。自從那次校運會后,我學會了給別人“鼓掌”,也更加深刻領會到語文老師經常給我們說的“不要吝惜你的掌聲”這句話的分量;尤其在他人陷入困境時,我們一定要學會“鼓掌”,掌聲有如一針興奮劑,可以激活困境中人的毅力與信念。
做一個會“鼓掌”的人,在眾人皆醉只圖個人享受的時候。
泱泱華夏,號稱禮儀之邦,但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在我們身邊,會“鼓掌”的人卻越來越少。我常常看到萬人的體育館,若是中國觀眾多的話,掌聲卻是稀稀拉拉;我常見觀眾去聽戲、看演出,臺上主持人或演員聲嘶力竭吆喝著:“嗨,觀眾朋友們,掌聲哪里去了!”結果“鼓掌”的人依然寥寥無幾,鼓掌的還多是小朋友。我們的聽眾,常常只圖自己的享受,而沒有意識到享受時應感謝、鼓勵為自己帶來享受的人。
有一首老歌唱得好,“孤獨站在這舞臺,聽到掌聲響起來,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是的,只有聽眾都“鼓掌”,掌聲才會響起來,才會給人無限的感慨。是的,生活就是一個舞臺,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也都是觀眾。當我們在舞臺上盡情展示自己的時候,我們需要他人的“鼓掌”來加油助威,當我們坐在觀眾席上欣賞他人表演時,我們需要“鼓掌”給他人加油助威,就如劉繼榮的女兒所言那樣——“成為一個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做一個會“鼓掌”的人,在身心疲憊精神孤獨寂寞的時候。
曾有記者問霍金:“你被固定在輪椅上是不是失去了很多?”霍金回答:“輪椅固定了我的身體,可它固定不了我的思想。”是的,怪病讓霍金身體極度殘疾,然而霍金并沒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信念,他在為自己“鼓掌”,也是在為天下所有身殘志堅的人“鼓掌”。身體可以殘疾,精神可以寂寞,但是面對這一切,千萬別忘記給自己“鼓掌”,給他人“鼓掌”。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在路邊“鼓掌”的人。做一個會“鼓掌”的人,可以為英雄錦上添花,可以為凡夫雪中送炭;做一個會“鼓掌”的人,可以為心靈打破牢籠,可以為精神解除枷鎖;做一個會“鼓掌”的人,可以展現自己的素養,可以激發他人的良好情緒。
窗外,一縷陽光飄落在我的答題卷上,輕輕撫摸著“鼓掌”兩個字,也似在鼓勵我要為自己這次完美交卷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