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小亭游
前年的某日,我與吾兄去靈峰寺小游,山上遍山的毛竹,間或有幾棵大樹參差其間。寺院右手方向半山腰有一座小亭,半裸出毛竹稍頭。引人注目·向往,但找不到路徑。向門衛打探,門衛也不知道,也沒去過。沒有辦法只得找準大體的方向前行。
沿著一條石砌路向上爬去,到了半山腰石砌路的方向不對了,便向右拆入一條小路(所謂路,無非是有人踩踏過而已)。前行了五、六十米根本無路可行了,估摸著方向鉆進了灌木叢約一百米左右才到達了小亭。小亭很小,只不過五·六個平方米而已。建在一塊突兀而出的一塊懸崖上視線開闊。是一處觀看景色,休閑的好去處。
我們都是上了年令的人,又是爬山,到了目的地,人已累得癱了,身上的內衣也濕了,又不敢脫衣,畢竟是隆冬季節!坐在小亭里小憩。觀看遠景。又聯想到小亭的荒涼,不由感嘆萬千!
小亭的設計者別出心裁,亭址選擇獨一無二,最是令人驚嘆的是亭外無通行的路徑,要靠仰慕此亭者自已去開辟通往小亭的路徑。這與時下的休閑設計是完全不同的,但我認為這種設計的理念更增添了一份山林野趣,被一種回歸自然的理念包裹著,值得現今人們在設計園林·休閑度假等景點時的借鑒。
靈峰寺屬天目山名寺,雖不能與全國名山古剎相比。在天目山方園百里也是小有名氣的一座古剎,寺中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每到除夕夜或菩薩的生日那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山上的亭子好象就此一座,縱覽全山也就是在這個地方有如此奇景,不論是在亭內或是山下都能收到極佳的視覺效果。
靈峰寺山屬天目山余脈。山很小,也不高,只能算是一個小山包而已。寺院建在山坳,正是小亭所處的山體突出了一些,因而形成了寺廟所在地的一塊小小的山坳。山上長滿了毛竹,間或有一二棵樹木。山坳中間有一汪清泉。那是山坳上方巖石縫里滲出來的,是山泉水。我們在向上爬的時侯,石砌路就沿著小溪旁而上,溪水潺潺的聲音悅耳動聽。毛竹森森,不見陽光。
美麗的小亭(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現在距我們游小亭的時間已過去了一年半多了,下次再去游亭的機會不是很多了,畢竟是已過花甲之年的人了!也許還有機會,這就是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