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日記800字范文三篇
【篇一】
凋零的花瓣透出的是生命的終結,枯萎的落葉宣告的是生命的停息;雍容的牡丹彰顯的是生命的華貴,繁盛的大樹凸現的是生命的粗獷。生命不僅給生物以形體,還賦予它無可比擬的華彩,因此,我們要對生命感恩。
感恩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靈巧的雙手。男耕女織,搓繩捻線,做飯煮菜,用雙手創造了文明的未來;梳頭洗臉,打獵捕魚,搏斗娛樂,真真切切,為所欲為,把我們所想到的都付諸現實。
感恩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敏捷的耳朵。聽,波濤洶涌,海浪拍岸,風號雷鳴,山呼海嘯;聽,林間天籟,蟬鳴鳥語,猛獸咆哮,虎嘯猿啼;聽,絲竹管弦,鐘磬鼓樂,合奏清音,吹拉彈唱……聽萬籟聲音,感節奏華美。
感恩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明亮的雙眼。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枝繁葉茂,花開葉落;看,名山大川,峻險陡峭,奇葩異草,繽紛多彩;看,江河湖海,奔騰不息,靜謐深邃,浩蕩無垠;看風花雪月,春華秋實;看時序更迭,滄海桑田……我們用清澈的雙眸還原物體的本質原貌,一個五光十色、繽紛斑斕的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欣賞華美,我們也洞悉丑惡。
感恩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一個聰明的大腦。思考疑難的問題,生命的意義;贊頌真善美,批判假惡丑。記住精彩的瞬間,激動的時刻,溫馨的情景,甜蜜的鏡頭。生命賦予我們特有的靈性。
存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我們正在經歷的生命、身邊的生命,悉心呵護,使其免遭創傷。感恩生命,為了報答生命的給予,我們實在不應該輕視和浪費每人僅有的一次生命歷程,浪擲青春,一生庸庸碌碌,而應該讓生命達到新的高度,體現出生命的價值,讓生命更有意義,顯出生命本應擁有的精彩。
【篇二】
輕輕的筆,細細的字,濃濃的情,就在這么簡單的一瞬間,勾勒出淡淡的弧線。——題記
友情是什么?
友情是雨季里的小傘,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友情是塊潔白的手帕,擦*腮邊傷心的淚痕;友情更是一份牽扯不斷的情緣,隨著時間的年輪輾轉到生命的盡頭……
真正的友情不需要朝夕相處,真正的友情是幾顆在浩瀚的星空中恰巧相遇的星星,一起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雖然雖然短暫,卻是最美麗的。
年幼時,隔壁的伙伴總會來門口傳遞著快樂,我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天演繹著不同尋常的故事。
漸漸地,有些懵懂了,卻知道了友情的可貴,知道友情永遠像咖啡一般,香濃的,不免略微有點苦澀,但永遠不會質。
畢業了,第一個感覺不是高興,而是對離別的感傷。畢竟,三年中,我們一起走過,無論是開心、愉快還是痛苦、悲哀。一個班的成員,就考緣分分在了一起,卻是不持久的緣分,注定著離別。
離別,在時間與時間中流逝、揮發。總有一天,要變成進行時。
那一天,漸漸近了,只知道舍不得,然后就是淚水,模糊的雙眼,還有,那揮之不去的弧線。邊走邊停,終于又到了一個停靠點。在這個地方,我們即將面臨人生的抉擇,走向不同的方向。驀然回首,我發現初中三年的日子里,友情勾勒出了一道道光彩絢麗的弧線,即使離別了,那道弧線還是會繼續延伸下去。
我們都長大了,懂事了,我問我的伙伴,友情的弧線,能劃過多遠的天空?我尋思著······
弧線宛如一道七色彩虹,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只在怨恨老天爺,你試問天下間有哪個人沒遇到困難,但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是上天已經給了你一生的燦爛,一道美麗的彩虹,一份永遠不會變質的友情!友情的弧線,到底還能能劃過多遠的天空?
【篇三】
去鄉下,跟母親一起到地里去。驚奇地發現,一種叫牛耳朵的草,開了細小的黃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澀地藏在葉間,不細看,還真看不出。我說,怎么草也開花?母親笑著掃過一眼來,淡淡說,每一棵草,都會開花的。愣住,細想,還真是這樣。蒲公英開花是眾所周知的。開成白白的絨球球,輕輕一吹,滿天飛花。狗尾巴草開的花,就像一條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過的風景。蒿子開花,是大團大團的……就沒見過不開花的草。
曾教過一個學生,很不出眾的一個孩子,皮膚黑黑的,還有些耳聾。因不怎么聽見聲音,他總是竭力張著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頭,作出努力傾聽的樣子。這樣的孩子,成績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學科競賽,譬如物理競賽,化學競賽,他都是被忽略的一個。甚至,學期太考時,他的分數,也不被計人班級總分。所有人都把他當殘疾,可有,可無。
他的父親,一個皮膚同樣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學校來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頭看看窗外的父親。也不出去,只送出一個笑容。那笑容真是燦爛。盛開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陽光氣息在里頭。我好奇他綻放出那樣的笑。問他,為什么不出去跟父親說話?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_的。我輕輕嘆一口氣,在心里,有些感動,又有些感傷。并不認為他,可以改變自己什么。
學期要結束的時候;學校組織學生手工競賽,是要到省里奪獎的。這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平索的勞技課,都被充公上了語文、數學,學生們的手工水平,實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這時,卻爆出冷門,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組,十個。每個泥娃娃,都各具情態,或嬉笑,或遐想。活潑、純真、美好,讓人驚嘆。作品報上省里去,順利奪得特等獎。全省的特等獎,只設了一名,其轟動效應,可想而知。
學校開大會表彰這個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熱烈的掌聲中,走上臺的,竟是黑黑的他——那個耳聾的孩子。或許是第一次站到這樣的臺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頭,羞澀地笑。讓他談獲獎體會,他囁嚅半天,說,我想,只要我努力,我總會做成一件事的。剎那間,臺下一片靜,靜得陽光掉落的聲音,都能聽得見。
從此面對學生,我再不敢輕易看輕他們中任何一個。他們就如同鄉間的那些草們,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會把黃的花,藏在葉間。開得細小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