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清明節1000字作文
陽春三月已經悄悄離我們而去,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四月,一年一度的清明腳步已離我們不遠了,只有一步之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恩清明節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你。
感恩清明節1000字作文1
冬天已離我們遠去,迎來了一個萬物復蘇的春天。春天的風景 明朗絢麗,生機盎然。我們走在上學的路上,朝遠處望去,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郁郁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讓人覺得格外清醒,猶如夢幻仙境,讓我們倍受感染,我吟誦起古人的詩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兒童 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在這美好 的春天,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經到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的一首清明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開始,草長鶯飛,萬物復蘇,空氣里彌散著夏的氣息。清明一年復一年,飽含了中國人古樸的風俗,飽含了生者至以死者的一份想念 ,飽含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希望 和祝福 。每逢這個時節,游子們心里就會涌起對家鄉 的眷戀和對親人 的思念 ,有的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千里 迢迢趕回家 去,何嘗不是希望能在家鄉多待上幾天,和家人 永不分離。清明節也正是游子回家探親的時候。
生與死,迷與悟,雨紛紛,欲斷魂,是誰,把生死牽連,讓活著的人,想起逝去的魂?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這個節日 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聲笑語,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之所以要掃墓,是因為要緬懷先烈,祭奠 先人。其習俗由來已久。
開展清明紀念活動,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更好的面對未來。有些事情,有些日子,是我們永遠 也不該忘記 的。回憶是力量之源?永遠不要忘記周年紀念日。開展紀念活動,如同點燃一支火炬。
清明節的這一天,媽媽準備好祭品,我們一家拿著祭品去祭奠遠在天國的前輩,清明節的蒙蒙細雨如煙似云,輕輕地飄灑著,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啊!
來到山腳下,雨兒早已濕潤了泥土,風中帶著山上草兒——花兒的氣息一下子彌漫了整座山。我走在前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拿著一些用品一起上山了。山路十分難走,鋪滿了落葉和一些已枯萎的植物 ,旁邊的雜草也有我一半高了。我小心翼翼地走著,生怕絆倒了。這讓我見識到爬山這么難。
終于到了目的地,我已累得氣喘吁吁。“安琪,把這里的落葉掃干凈。”媽媽說道。這么臟,讓我掃。唉,沒辦法,誰叫我要急著來。只能拿起掃帚掃了。雨仍然下著,一滴滴打在我的臉上,冰冰的、涼涼的。不時刮來一陣風,落葉開始調皮起來,在空中跳起舞來。我好不容易掃成一堆的落葉又鋪成了一條毯。“討厭的風,我恨你。”我再也忍受不住了。放下掃帚坐在一邊發呆,還嘟囔著“我不干了”。媽媽看見我這樣笑的合不攏嘴,沒有辦法,只好自己 來掃。
一切終于準備就緒,開始拜太公、太婆了。我站在墳前,學著老一輩人的樣子“雙手合并,并說‘太公、太婆,今天做清明,有客人自己帶來,吃后鈔票自己拿去’。然后再拜幾拜。”
燒紙錢了,奶奶總是把紙錢分成三份,再點燃紙錢燒給太公、太婆。
放鞭炮了,我總是躲得遠遠的,怕打到我自己。可媽媽卻說:“不要怕,沒事的。”我還是不相信 ,自己顧自己的。
掃墓結束了,我們匆匆下了山——因為雨越下越大了。
清明節,一個悲哀 的日子——連老天也流淚 了。
感恩清明節1000字作文2
在春雨紛紛的季節里,引來了清明節。大家都知道清明節是紀念死去的祖先的節日,在這一天,除非有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不然都要回家掃墓,燒紙。可是,你們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而且,關于寒衣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這就是清明節和寒衣節的由來。
感恩清明節1000字作文3
唐朝的大詩人杜牧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啊,在清明時節里,祭奠逝去的先人,連老天都流淚了,更別說我們這些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了,當然也不用說我也是這樣的。
清明節的那天,按照這里的風俗,大約在下午2:00左右,我和親人要去了企石鎮的墓地來祭拜祖先,以示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懷念。盡管是一件嚴肅的事,但對我來說,出去走一走也比整日悶在家里看書強,所以,我還是滿心憧憬下午的祭拜祖先這件事。
時間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我和家人去到了企石鎮的墓地。踏上臺階,只見一排排的青松翠柏肅立在那里,沒有一絲的風,藍天白云也似乎靜止不動了,而墓前的花啊,草啊也似靜靜地看著我們,難道它們和我們心靈相通,也在一起沉重地悼念逝去的親人。我很想問問大人,但看大人們一個個嚴肅的樣子,我只好作罷。
我注意觀看了,大人們祭拜祖先一共有4個過程。哪四個過程呢?
首先,到了墓地后,大人們(12歲至50歲左右)就開始忙開了,他們不怎么說話,但配合卻好像是事先商量過似的,那么的默契,有的在用鋤頭把土挖開,再細細地搞成一塊橢圓型的樣子,然后將帶草的一塊泥土鋪上去,像一塊浮在水上的一朵荷花;有的把那些泥塊搬到墓地上面,好讓那雜亂的石頭變得整齊;有的則將墓前的雜草一棵棵地拔去,不讓墓前留下半點的荒蕪。我試著去搬那些泥土,真重啊!大約有三四斤重吧,我只把泥土抬了起來幾秒就已經跟本沒力氣了。這樣做其實就是為了讓墓地上重新種上新的小草,把墓地整理變得更干凈、更美觀。于是我便去幫大人們拔草了。不過你別看那些小草,不用一點力氣想把它拔出來是不可能的事。我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拔,手一下子就感覺很疼,再看看我的手,留下了滿是青青的草汁。啊,還有一個水泡呢。難怪我疼得要命。沒過多久,墓前顯得干干凈凈了。
過程2:在這個過程當中,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要一起來完成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插香,擺祭品。只見大人們從菜籃子里抽出香來,到點燃的蠟燭前將香點燃,一會兒,一股濃烈的檀香味便彌漫在四周,好聞的很。然后手持著香,走到墓前,雙手合一,頭低下,嘴里在念念有詞。好一會兒,念完了,將香插到墓前,再回到剛才的位置,對著墓拜了四拜,就結束了。他們挨著順序,一個一個地拜。終于輪到我了,我也學著他們的樣子,點燃,念念有詞。我念的是,求祖先讓我把成績提上去,求祖先讓我們的家人更幸福快樂。然后,也把香插到墓地兩側和上門,同時把祭品擺到墓地的面前。
第三步就是燒紙,沒錯,就是燒紙錢。大人們從籃子取出大捆大捆的紙,拿到墓邊的一角堆放好,只見一個叔叔用打火機將一張紙點燃,然后再用這張燃著的紙去點其它的紙,很快地,紙燃起來了,而且越燒越旺。在這個過程,那些拿紙的人都用手去點一下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也學著樣子,從籃子里去取紙,這約是黃的,和我們練書法的紙有點一樣,只不過沒有格子罷了。我用手指點了一下紙,叔叔在旁邊輕聲地說:“這是數錢給祖先的。”哦,原來是這么回事。我趕緊在燒紙錢那里數了數有多少錢,情不自禁地說:“啊,好多錢啊,足足的有10000000元,給你”。我后來才知道自己的不對,不禮貌。記得叔叔跟我說過在燒紙錢時,不要大聲喧嘩,要在紙錢上用指紋按按紙錢,在紙錢上留有你的指紋,這樣,祖先就會保佑你。我趕緊閉上嘴。
最后一個過程比較簡單,就是放鞭炮。一時間,整個墓地鞭炮聲大作,我們趕緊捂著耳朵,遠遠地看著鞭炮的爆炸。風來了,那炸完的鞭炮紙隨風飛舞,像一只只彩蝶,非常好看。那鞭炮的味道也四處彌漫開了,祭拜也就結束了。
我們挑著祭品往山下走,再回過頭去望望那些墓地,墓更干凈了,樹更直了,花也更艷了。再隨著那飄向天空的縷縷輕煙,我驚奇地發現,天也更藍了,連太陽都更燦爛了。我知道,這里有我的心理因素,就像老師所說的,境由心生。但我還是挺高興的,因為我經歷了一個難忘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