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改寫500字5篇
《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夢令》改寫,歡迎大家參考!
【《如夢令》改寫第1篇】
這天,宋朝詞人李清照,約了幾個朋友在一個小亭子里邊喝美酒邊聊天,“唉,這幾天你們都積累了一些什么詩啊!?”“啊哈,這幾天我找來了幾篇李白的詩籍。”“哦?來兩句,讓我瞧瞧。”“床前明月光…………,朝辭白帝彩云間…………”“不愧是詩仙李白,寫的詩真是好!”李清照等人鼓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李清照看了看在亭子旁邊的小溪里,正開了幾朵荷花呢。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好像不敢露臉似的;有的已經含苞欲放了,可還是有點害羞不敢把臉全露開來;還有的已經完全盛開了,一朵朵荷葉碧綠碧綠的,真合適跟荷花融為一體。
時間飛逝,眨眼間就到了傍晚,李清照跟自己的朋友說了聲“再見”后,把喝剩的酒放到了小船上,然后坐上船,小船漂著,李清照拿起杯子,倒了一杯酒,喝了起來,突然不知怎么了,船不小心進入了荷花塘,可李清照依然喝著酒,還不時看看身旁的美景:大片荷葉碧綠碧綠的,仔細一看荷花上有幾只蜻蜓在花中來回穿梭,翩翩起舞。船碰到了小溪里的石子抖了一下,李清照才反應了過來自己弄錯了方向,迷路了。
她用力的劃,用力劃,船就越來越快。越快就越亂,李清照實在是喝的太多了,醉醺醺的,她剛臺起頭,突然只見幾只鷗鷺正在船前不遠處,可她來不及反應,一船撞了上去,還好鷗鷺敏捷,立刻飛了起來。
幾天后,李清照坐在窗邊,欣賞著千姿百態的荷花后,突然想起了當天的事,玉石她詩興大發,寫起了這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改寫第2篇】
自從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到一個地方去郊游后,常常記起那些美麗的景色還有在那些發生的事,這就是她常常回憶的景象:
這天,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來到一個溪亭游玩,她們坐在亭子里,你說一句,我說一句,有的說了一些自己最近的作品,有的說了一些自己近日發生的事,還有一些說了自己對一些作品地感想,就這樣一直到了中午,李清照的朋友都走了,只有她說還有興致,便留了下來,他突然看見那邊有一條小船于是她就乘了上去,去小溪中,邊賞美景,邊喝著小酒,真是太舒服了,在陽光下的她顯得格外美麗。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傍晚,可能是因為她喝酒太多的緣故,她回家時,腦子有點糊涂,回家的路記不大清了,于是就胡亂調了個方向,想碰碰運氣吧!
可是劃著劃著,去發現弄錯了方向,她來不急停止了,只能一船頭就栽進了藕塘的深處,到也沒得說,雖說這應該是很倒霉的,可是她誤了的地方可真是美麗,那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還是花骨朵,有的是已經全都開放了,把自身地美麗都展示了出來,欣賞完這一些美景,她突然回過神來,想:哎,這里有這么多荷花擋住了去路該怎么出去呢?正當她在苦惱時,這船隨風,誤打誤撞,沖進了一些荷花叢,把一些在沙洲上嬉戲的鷗鷺,嚇得它們撲棱棱地飛了起來。
想起來這些情景,她有了靈感,便寫下了這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改寫第3篇】
一天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應邀和幾個閨中密友在西邊的亭子里吟詩作對,李清照和朋友們喝著酒,一位朋友說:“我們來比說有關夏日的詩或詞,說上來了就喝一杯美酒,說不上來就沒有喝。”“好。”“我先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該我啦,綠媿高柳咽親蟬,熏風出入弦。”“我也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大家說著,不知不覺太陽快下山了,大家興致滿足了,才都各自駕著小舟回去了。
李清照乘著小船,一邊劃一邊看湖上的美麗景色:湖水清澈見底,小魚小蝦小螃蟹們正在做游戲呢!小魚兒悠然自得的穿梭在水草間,有的還偶爾浮出水面,好奇的張望水外的世界,一朵朵荷花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風中翩翩起舞,荷花有的只是一個花骨朵兒,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一只蜻蜓飛了過來在上面休息;有的只是看了一半,既羞澀又好奇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的全開放了,仔細一聞還有香味呢,碧綠的荷葉襯托著美麗的荷花,一朵朵荷葉像一把把傘,替小魚兒遮著炎熱的太陽。
李清照不僅是喝醉了,還被這美麗的景色陶醉了,船飄到了藕花深處,一陣微風吹過,她才醒了一點酒,就拼命的劃,把準備休息的一群鷗鷺驚走了。
每當日落的時候,李清照總會想起這件事,每每想起就會心一笑,于是揮筆寫下: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改寫第4篇】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描寫的就是李清照照與她朋友們喝酒時和酒后的故事。
一日,李清照在睡覺前,躺在床上,想起和幾位朋友在溪邊的亭子里喝酒聊天,談談生活,“李清照,你最近過的好嗎?”“還好。”“不如我們一邊喝酒,一邊對詩,如何?”“好。”“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我們來猜個謎,他是一位唐代詩人,是個男的,寫過《回鄉偶書》。”“我知道,他叫賀知章。”說完,還飲了一口酒。她們越談越興奮,越談越起勁。時候漸漸變晚,夕陽已經西斜,可李清照她們仍在喝酒,一直到她們興致滿足了,喝的半醉半醒,臉都漲紅了,走路了都搖搖晃晃時,才肯罷休,還約定下次一定一醉方休。。她們依依不舍地上了船,各回各的家,李清照見快要日落了,便加快速度劃船,可越忙越亂,再加上李清照的酒還沒醒,左劃一點,右劃一點,就一不小心,迷迷糊糊地將船劃進了藕花叢中的深處,眼看夕陽就要下山了,李清照的酒也醒的差不多了,可現在又怎么辦呢,李清照也不管那么多了,往自己家的方向劃去,就在這慌亂無主,奪路而歸的時候,驚動了在沙洲上休息的歐鷺,嚇得它們撲棱棱地飛到了別處。
想到這里李清照便睡著了。
【《如夢令》改寫第5篇】
從今朝回顧過去,大多事情早已淡忘。但那次誤入藕塘,驚飛鷗鷺的情景總令我難以忘懷。
那天,我在溪邊的亭子中獨自暢飲。我乘著酒興,劃著小船,到處游玩。不知不覺中夕陽西下了,我也玩累了,獨自仰臥在小船中,欣賞落日美景。天邊飛過一只小鳥,似乎是在尋找回家的路。我心中一驚,想到自己玩了一天也該回家去了。殊不知我只顧欣賞路途的風景,竟忘了如何歸去。
我冥思苦想,企圖尋找歸途,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不知怎的,小船竟然飄到了藕塘深處。這里的荷花千姿百態:有的還是花骨朵,害羞地躲在荷葉下乘涼;有的完全綻放了,視乎在“呵呵”地朝我傻笑呢;有的花瓣全都被晚風吹入水中,遠遠望去,還真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只只漂浮于水面上的游船;有的“捧”著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珍珠”,似乎在向我炫耀它的寶物呢!
看到這兒,我不禁詠起白居易的詩句:“接開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隨手撥開如雨傘般大小的荷葉,正欲尋找歸去的捷徑。但不知怎的,竟驚動了不愿入睡,正在竊竊私語的鷗鷺,它們爭先恐后地從荷葉下伸出腦袋,一抬頭,發現了在一旁尋找歸途的我,以迅雷不及耳的速度縮回腦袋。荷塘上下頓時一片鳥鳴,幾乎在同時,它們張開雙翅,不顧一切,像瘋了似的沖出荷葉,鳴叫著飛向藍天,似乎在責怪我侵占了它們的地盤。
在夕陽的映照下,白色的鷗鷺穿上了彩色的外衣,驚飛的鷗鷺并不比晚霞遜色,它們像一條條被晚風吹起的彩色絲帶,為落日蒙上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夕陽收起了最后一絲光彩,我也劃著小船,找到了回家的路線,心滿意足的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