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改寫作文
一日,晉侯前來拜見秦伯。
“許久不見,近來如何啊?”秦伯握著晉侯的手笑著說。晉侯卻說:“我的眼睛最近不太好使了,也不知為何,似乎總覺有粒沙子揉也揉不掉。”“那,太醫可否來瞧過了?”“都瞧過了,他們也不知道是為何。”秦伯拿起手里玉質的佛珠,居然低著頭自顧自地玩弄起來。過了許久,晉侯有些不耐煩,卻又不好發作,省的自己性命不保,只能說:“那您有何高見呢?”秦伯突然哈哈大笑,笑得晉侯心里一陣寒意,哆嗦了一下。秦伯說:“你的病啊,只有你自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吧?!只恐怕你眼里的沙子是要我幫你拿出來了,你說是不是啊?!”晉侯臉上浮現出吃驚的表情,說:“不愧是一 國明君,小弟不敢相瞞,鄭是一個區區小國,而當我在外逃亡時,經過鄭國,鄭文公卻沒有按禮節接待我,這不是對我不敬是什么?!他是看我當時正在逃亡,認為我沒有前途,也不會對他怎么樣,所以就忽視我,我咽不下這口氣!!!”秦伯說:“弟弟息怒啊,其實哥哥我也覺得鄭國這樣是有點過分了。”“什么叫有點過分,是非常過分!!!”晉侯不顧一切打斷了秦伯,臉上的五官都快擠到一塊兒去了,秦伯也不為此生氣,繼續說:“弟弟莫生氣,可是古人說過要‘師出有名’啊,要是‘師出無名’豈不是要為后人留下笑柄?”“這個小弟我早就想好了,一是他無禮于晉,二是僖公二十八年時的城濮之戰時,他居然助楚攻晉!”“好,好,我看他是過得不耐煩了,看在我們是聯姻的份上,我要幫你好好教訓教訓他。”他們商討好進攻時辰、計策以及最后怎么瓜分鄭國后,就高高興興地一起用了午膳。用完午膳后,晉侯就回去了。
到了約定的時間,兩國的軍隊也都如約而至,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這時,鄭國早已亂成一鍋粥了,有些大臣不敢來上朝,有些大臣得到秦晉要攻打鄭國消息后早已逃之夭夭,而有些卻一直堅持要保衛自己的國家,佚之狐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對鄭伯說:“現在國家已經處于危難之際了,臣可以舉薦一人,此人定可以救國家于危難之中,皇上一定要用他!!!”“此人是何等人物,為何朕一直沒有重用他,快快請來,只要能救得了鄭國,別說黃金,朕連皇宮都給他,快快請來!!!”
佚之狐匆匆忙忙趕出殿門,準備前去請那位高人,可曾想他早已站在殿門外等候了,“我早料大人會來找我,所以已在此等候多時了。”那佚之狐一驚,心想:他怎么會知道我回來找他,而且知道是在這時呢?!此人必定是不可多得的治國能臣,定能救鄭國于危難之中!!便說道:“鄭國已經處于懸崖之邊了,如若您再不出手相救可就晚了,請快快隨我進宮!!
兩人一起走入殿中,只見鄭文公正在殿中焦急的徘徊。佚之狐說道:“陛下,救國之臣到了。”鄭文公滿心歡喜地停止了踱步,轉過頭扶起正跪在地上的兩人,說道:“鄭國能否獲救就全看先生意下如何了,從前朕沒有重用你是朕的錯,如今只要你能救得了鄭國,別說你要黃金萬兩,朕給你,就是你要這宮殿,朕也給你!!!”可是那人臉上的表情只有淡漠二字形容才得當,他說:“臣年輕的時候,尚且比不上別人;如今年老了,就更不行了,自然不能干什么了,陛下還是另請高人吧……”鄭文公著急了,臉上表現出非常虔誠的神情,說:“我沒有早一些任用您,而現在卻在危急之中求您,是寡人的過錯。然而如若鄭國滅亡了,對您也是不利的啊!所以就算看在鄭國老百姓的面子上,就鄭國一命吧……”他答應了。
我們先且不說后來事態如何,就這位高人,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這位高人也正是我們本故事的男一號——燭之武。鄭國正是因為他,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我們且看后來如何。
燭之武答應此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住所,絲毫沒有半點緊張,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整個國家都在他手中,他的拳頭一攥緊整個國家將不復存在。表面上是這樣,但是,他的心卻像水晶一般透徹、明亮,他懂得他所說的每一句話的含義,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與這個國家有關,他就算為了國家犧牲自己,他也不會有半點怨言。他決定行動,就在今晚!
到了夜晚,燭之武準備行動了,他做好了一切準備。為了不要有太大的動靜,他讓人用繩子將他從城上放下去。當他雙腳著地的一瞬間,他知道他已經沒有后悔的余地了,他義無返顧的朝秦軍大營走去。
進入秦軍大營后,他見到了秦伯,也就是秦穆公。秦伯一看此人這種時候前來拜見他,定是說客,便心里沒好氣。還未等秦伯開口問明來意,燭之武卻已開門見山地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么我怎么敢冒昧地用這種方式來打擾您呢?越過別的國家把遠地作為邊邑,您肯定也知道這是困難的,那您為什么還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虛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他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的恩惠,晉惠公曾答應給您的焦、瑕兩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都是知道了。晉國,何時才能滿足呢?現在他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他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從哪里得到他所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大王能夠考慮一下這件事!”秦伯似乎若有所思,不過,很快就同意了燭之武的說法,他說:“是啊,這的確對朕不利啊,您一定是一個飽讀詩書的能臣,朕相信,只要您不離開鄭國,鄭國就有安寧日子啊,我就不挽留您了,我想您必定也不肯留在朕的身邊,為朕做事,朕也就不勉強你了,你回去吧。”
第二日,秦國與鄭國就簽訂了盟約。秦伯派杞子、逢孫和楊孫守衛鄭國,于是,就從鄭國撤軍了。
當晉侯聽說了這個消息時,仰天長嘆,自己的強國計劃終究是被一個無名小卒給破壞了。他的手下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侯攔住了他,說:“子犯啊,假如沒有秦國的幫助,我是不會有今天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用戰亂來代替和睦,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之后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當鄭伯聽到這個消息時,會心的笑了,他說:“鄭國的前途就要看燭之武了啊!”
此可謂:
晉侯秦伯假結盟,之武說秦利害明。
二國之好多為利,三寸之舌退雄兵。
以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