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改寫600字
宋代詩人辛棄疾在心情煩燥的時候,想來到一個安靜祥和的地方,在不知不覺中,他來到了一個孤僻的小山村,在高高的山坡,一眼望去,一片綠色,小草綠茸茸的,像一大塊綠毯。五彩繽紛的小花兒競相開放,每一朵都笑得那么燦爛,柳葉輕輕地搖擺著,像在湖邊洗頭,蕩漾出許多波紋。牛羊在草地上悠閑地吃著草,清澈的小湖里有許多彩色的魚,歡快地嬉戲著。遠處,有一個風車隨著風自由地擺動。
突然,辛棄疾看見了一個溫馨的畫面,一個古色古香的茅房,一對白發夫妻開心地聊著天:“你說孩子他爹,咱們現在的日子過得多好哇,孩子們都長大嘍,山村空氣又清新,山清水秀,真快樂!”“孩子他娘,山村的確是好,菜也新鮮,我們每天都能吃飽喝足,哦,對了,我們水沒有了,讓孩子們去打口清泉來吧!”
老婆婆從茅屋里走了出來,這時,大兒子在菜地里鋤豆,只見他大汗淋漓,汗流浹背,臉上卻掛著微笑,他心想:“一定要加油,讓家里人吃上健康菜。”二兒子在織雞籠,心靈手巧的他熟練地操作著,心想這個雞籠我一定要編得漂亮。小兒子最可愛,臥在草坪上剝蓮蓬,他一個小孔都不放過,心想:不知蓮蓬甜不甜,甜的話給爹娘哥哥們嘗嘗吧!
老婆婆喊道“孩子們,你們誰去打口泉水來。”孩子們爭先恐后,都想去打水時玩下水。老婆婆笑著說,好吧,你們一起去吧,打了泉水后三兄弟開始游水嬉戲。
看到這里,辛棄疾詩興大發,提筆寫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清平樂·村居》流傳至今還是讓世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