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父愛的作文1000字:愛的不同形式
編者按:無論是涓涓細流,還是滔滔大洋,都蘊含著父母的深切愛意。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愛的不同形式》。
前段時間杭州《都市快報》上刊登的一篇文章——《關少塵,我要跟你脫離父子關系》引起眾人熱議,一議父親的行為,二議父親的勇氣。的確,身為一名父親,愿意以這種方式來拉近自己與兒子之間的距離,著實是出乎意料。
出于對此事的好奇,我查了下此事的后續,父親的確如愿地與兒子拉近了距離,照片上的兩人以拳相擊,相視而笑,似乎兩人真的是共闖江湖的好兄弟。在為此事的圓滿結局而感到高興,衷心祝賀那名父親的同時,我不禁想起了龍應臺,那位偉大的母親。無法想象如此犀利、諷刺的《野火集》與溫暖、細膩的《目送》、《孩子,你慢慢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龍應臺對孩子所有的溫情都融入筆尖,傾瀉而出。只是,同為一名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長,似乎龍應臺的上百封家書都不及這位父親的一篇文章有效。關少塵為父親感動,與他成為了兄弟,安德烈固然感動于母親的暖暖溫情,只是似乎母子間的隔閡并未完全打破。
這似乎表現出青少年階段對父親、母親不同的態度——小時候依賴母親,少年時卻更喜愛父親。關爸爸與龍應臺兩人情況并非特例,我的大多數朋友、同學,甚至于我自己,都要更喜歡與自己的父親相處。不難想象,若是關少塵的母親發出這篇文章,或是安德烈的父親給他寫了一些感人肺腑的家信(《傅雷家書》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孩子們的反應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其實,這樣的差異也是由于男、女之間的情感表達區別以及父母親在孩子成長中所扮演的身份區別。女性較為細膩,每一句話都飽含濃濃愛意。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些話語便成了“啰嗦”,尤其是在青少年有了身為一個個體的獨立意識——既是所謂的“叛逆期”時,這些關愛似乎形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繭,更加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厭惡,這是女性無法回避,其實也毋須回避的問題。對于男性而言,他們的情感流露更加平和,也更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且從小,相較于母親的保護者身份,父親則更像一名引導者。大概大多數孩子心中一直都隱隱的認為:無論我犯了什么錯,母親都會原諒我,并且幫助我,而父親,大概不會。鐵漢的威嚴與柔情讓敏感的青少年們又敬又愛,使得他們對父親則會更為包容。這就導致同樣一件事,父親和母親做出來,少年們的想法卻會有天差地別。并且即使隨著長大,在與父親也關系日益緊張之時,也能輕松打破隔閡,甚至建立更為親密的關系,而對于早被習慣了的母愛而言,大概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雖說這樣,但媽媽們也不需感到傷心,甚至于想要改變女性的天性。女性的溫柔,細膩決不是能被替代的。保護者和引導者各司其職,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關少塵需要父親的支持,也需要母親的呵護,二者缺一不可。
無論是母親的涓涓細流,還是父親的滔滔大洋,都蘊含著父母的深切愛意,談不上誰比誰珍貴,卻都需要我們用心珍惜。
作者:劉嘉為
指導老師:張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