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記:吳瀚老學長訪問記
訪問記:吳瀚老學長訪問記
吳瀚,192017年3月8日出生于江西萍鄉安源。1933年9月至1937年7月在清華大學生物系、歷史系學習畢業,曾任校學生會民眾學校教務主任。
解放前,曾任漢口女青年會勞工部干事、戰時服務團團長,桂林中山紀念學校教員,蘇中行政公署、二專署機要秘書,蘇皖邊區教育廳秘書等職。 建國后,在蘇南婦聯、華東婦聯福利部工作。1951年7月起,歷任上海市留美學生家屬聯誼會副主任,上海華東醫院副院長、黨總支書記,山東省科技情報所所長,中央監委駐教育部檢察院,北京圖書館研究員。1977年離休。
吳瀚學長在清華讀書的時候,正是國家“民族存亡、匹夫有責”的關頭,她和一批清華學子度過了火紅的青年時代。
她參加了“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和清華同學高原、羅清、凌則之、錢偉長等組成“清華大學南下抗日宣傳自行車隊”。他們騎著自行車從清華園出發,途經天津、滄縣、德州、濟南、徐州、宿縣、滁縣等地,沿途宣傳號召抗日救國,為了避開軍警的嚴密盤查和圍堵,他們餐風露宿,歷盡千辛萬苦,最后才抵達南京。
1936年1月,清華南下自行車宣傳隊被南京軍警押送回北京。回校后,隊員們組成清華車社。吳瀚學長與車社同學一起,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并于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據吳瀚學長早年回憶,當時清華大學抗日自行車宣傳隊出發時約50人,她是僅有的一名女隊員,大家推選她負責醫務。但由于體力等原因,最后堅持到底的只有約20人,吳瀚學長就是其中之一。
1936年11月,北京學聯得知綏東駐軍一舉收復大廟等地的消息,立即組織各校開展了轟轟烈烈援綏行動,清華園中掀起“大食堂,縫衣裳,送給綏東將士穿著上戰場”的愛國熱潮。中文系教授朱自清和學生自治會主席王達成代表師生帶著募捐的錢和棉衣、藥品到白靈山等地慰問勞軍。在這期間,清華學生吳瀚、王天眷、葉方、郭建、魏東明等十七位同學組成“綏遠抗戰前線服務團”來到綏東前線和當地軍民一起奔波于塞外荒野,進行戰地服務。他們的愛國行動得到各界的好評,天津大公報稱之為“愛國青年的好榜樣”。
幾十載歲月流逝,當年那些在抗日的烽火中一起成長的同窗們大都已經作古,已經101歲的吳瀚學長對老友們的懷念還長久地留在她的記憶里。翻閱著我們帶給她的《清華校友通訊》、《水木清華》,看到紀念抗戰的專欄內容和老友黃紹湘的照片,她沉浸在閱讀的快樂里!耙欢ぞ拧睂W生運動領袖蔣南翔、陸璀是她最為熟悉的清華同學的名字。平靜淡泊的心態,樂觀隨和的性格,使得她年過百歲還保持了良好的記憶力。在女兒劉爽的鼓勵下,老學長為我們現場彈奏了一曲《松花江上》,當“九一八、九一八……”的旋律回蕩在那間樸素的居所時,我們感受到了國土淪喪留給這位世紀老人的深刻印記。
吳瀚學長現場彈奏《松花江上》。
吳瀚老學長對母校的感情是細膩而具體的,在交談過程中,雖然她的言語不多?吹綄W校百年校慶紀念口袋,她說好幾年沒有參加校慶了,女兒補充說,吳瀚學長上一次返校和級友聚會是2017年畢業70周年紀念。為了延續這種清華情結,女兒會時不時陪同她和同時期的校友,也是以前在同一個大院居住的楊絳學長、高棣華學長走動走動,那時候是吳瀚學長最開心幸福的時刻。而臨別時主動起身送別、和白永毅副會長熱情有力的擁抱,將母校客人送至電梯口的舉動讓我們感動,不忍離去。
訪問記到這里就結束了,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