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的范文
范文一:
魯濱遜漂流記(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于1720xx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下面是一篇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
讀《魯濱遜漂流記》時,我看到了扉頁上的“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這句話,覺得有點不服氣,心里嘀咕著:“別小瞧了我們!我倒要看看,你憑什么這么說……”但是我讀完后,我曾一直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是魯濱遜……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而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才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他那樣的堅強。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努力求生嗎?不,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隨機應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我更沒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看到食人族用人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斗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現在不得不承認我與魯濱遜相比,自己是軟弱與無能的。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品嘗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處在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和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這句話。這本書向我展示了魯濱遜自信、自立、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勇于創業的精神;告訴我魯濱遜靠自己的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我想我應該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地向他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社會,為了父母,更是為了我自己的將來。他的那種敢于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跟魯濱遜比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是多么的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更應該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崇尚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未來畫上絢麗的一筆!
范文二:
城市的燈紅酒綠,霓虹閃爍,在從前于我看來,是繁華與美麗的象征,但看了戒毒宣傳書籍——《靈與肉的救贖》后,我的看法被殘酷地扼殺了。那些罪惡、污穢、痛苦、悲劇在故事中不斷呼嘯而過,給故事抹上了一道又一道悲涼,給心靈帶來了一次又一次沖擊。所幸的是故事中那一百個失足的靈魂沒有泯滅于毒海中,而是在親人的呼喚、社會的關愛下,得到了救贖……
《靈與肉的救贖》講述了100例成功戒毒的真實故事,其中又分為毒害篇、親情篇、幫扶篇以及感情篇。閱讀這本書時,我的心無疑是沉重的——陸豐市東海鎮的陳某,年少得志卻不珍惜,在賭博惡習的影響下沾染上了毒品,百萬家產付諸東流;上進青年呂某在服毒哥哥的影響下陷入了白色毒潭不能自拔,最終家破人亡;少年無心向學,誤交損友,小小年紀便當了毒品的俘虜……這些血淋淋的悲劇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其中,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顯崗村人甘某的故事更令我潸然淚下。由于涉世不深,小甘誤入毒潭在歧途上越走越遠。他的父親忍痛親自送他去戒毒所,并且從沒有放棄過他,在戒毒的路上一直鼓勵他,支持他,戒毒后寸步不離地守護著他……小甘在父愛的召喚下恍然醒悟,掙脫了毒魔,父親終于欣慰地閉上雙眼。他耗盡畢生的心血挽救兒子,未享清福便猝然長逝,多么令人痛心的故事!
同學們,毒品萬萬碰不得!毒品會使人類機體功能失調,產生萬般痛苦的戒斷反應,導致精神障礙與變態,更會給家庭、給社會帶來沉重的打擊!案例中有不少青少年就是因為缺乏對毒品的認識,加上無心向學,經常在外游蕩,結識了許多不懷好意的社會青年,失足陷入白色泥沼,白白蹧踏了大好青春時光,這說明了當今青少年由于缺乏管教、過度溺愛、無心向學等陋習,而成為了毒魔虎視眈眈的祭品!我們要時刻為自己敲響警鐘:毒品萬萬碰不得!
100個浴火重生的靈魂外,還有無數個被毒魔狠狠吞噬的生命,我們都應做一個禁毒宣傳小衛士,拒絕毒品再次危害社會!同學們,莫讓生命埋葬于罌粟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