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城南舊事》400字讀書筆記
《城南舊事》是因為作者懷念兒童時光,因此寫來作紀念的。小編為大家帶來幾篇《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供大家閱讀。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一
《城南舊事》講述的是主人公住在北京城南童年的事情,她懷念那里的景色和人物,所以主人公寫下了這本書。
書里面最精彩的一部分是《驢打滾兒》,說的是她們家的奶媽宋媽兩個孩子的事情,她有一個孩子名叫“小栓子”,因為放牛的時候不小心滑落到水里面淹死了,另一個孩子名叫“小丫頭”,被她丈夫賣給了一個養馬的人家,后來宋媽帶著主人公“林英子”一起去找她,在路上遇見一家賣吃的,賣的是“驢打滾”-我知道為什么叫“驢打滾”了,宋媽家的驢在地上打個滾起來,屁股下面總有一堆糞球,特別像驢打滾。
特別悲傷一部分是《爸爸的花落了我也再不是小孩》,說的是爸爸病倒了,正是我畢業的時候,因為爸爸的無法參加,導致了我非常的慌,但是爸爸告訴我:“無論什么困難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后來,英子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童年過去了,英子也長大了,不再是小孩了,而我心靈的童年永存了下來。
我相信所有成年人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都會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二
看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之后,印象最深的是覺得小英子有與眾不同的“慧眼”,她可以看到人的內心,而不是表面。比如書中悲慘遭遇的秀貞,大家都認為她瘋了,不敢靠近,甚至有些害怕,可是英子愿意接近她,并聆聽她的故事。后來非常巧合的是,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居然就是秀貞朝思暮想的孩子,英子大膽的決定幫她們相認。
像英子這樣簡單、善良、童真的內心世界,我非常喜歡,不過小英子是孩子,她這是本真的體現,可是我想說,她出身在一個小資家庭,無憂無慮的成長,她的本真完全是必然,然而現在我們身邊有多少孩子還持有這種本真的個性呢?值得我們家長去深思哦。
引伸一點我個人觀點,我覺得一個人的視野很重要,曾經聽了一個故事:一對新婚夫婦去印度度蜜月,他們帶了相機,妻子拍的都是印度臟亂、落魄潦倒的地方、人們穿著破爛不堪。所以覺得印度好落后,好差勁,這次旅行很沒意思。而丈夫卻拍的是印度的美景、女人們穿著印度服裝婀娜多姿的樣子、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丈夫很開心,覺得這次旅行很有意義。所以什么樣的視野決定你看到什么樣的結果,我們本真的個性是從小就已經固化的,用善良的、童真的心境看世界,你會快樂很多……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三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英,林海英~20xx年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生于日本大阪,三歲返回中國臺灣,五歲隨父母到北京,在北京度過了她的童年和青年時期。
在《城南舊事》一文中分為五小節:《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這些描述的都是小英子在北京的童年生活,有著最質樸的真善美。可在五個小節中我最喜歡的是《驢打滾》《驢打滾》中主要寫了英子家的保姆宋媽——一個可憐女人的命運。宋媽的丈夫,一個好吃懶做的賭徒,宋媽生下一雙兒女后,就去了英子家做奶媽了,他丈夫把她的女兒給送人了,兒子據說是掉到河里淹死了。過了好幾年,宋媽才知道,之前宋媽還在一直給她的兒子——小栓子做新衣服,新鞋子往家里帶呢。幾年后宋媽在大雪天又跟了那個丈夫回家去了。讀了《城南舊事》我明白了,在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堅強,要用毅力去克服成長道路上的重重難關卡。不能因為一個小小的波浪就被打垮。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四
從暑假就想和孩子共讀的一本書,到20xx歲末依舊還是獨自讀完。借閱的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版本,內部插畫很有意境,自購自存的推薦。讀《城南舊事》就免不了和童年時的電影畫面會交錯,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驢打滾兒,和永遠也揮之不去的離別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這本書是作者緬懷童年的心情故事,北平生活。胡同特色在今日北京深處依然存在,好比上海是弄/號/室來標注地址,而北京則胡同巷。讀后感·而文章開篇時宋媽用雞毛撣子“撣打”起被窩中的我——英子這段描寫,就是語言文字描寫的特點,生動又寫實。在電影中不過是鏡頭一晃而過。而現代學生的寫作都局限于套路之中,溢美大于寫實。
另外是爸爸病逝,宋媽失去栓子,生離死別的段落這次讀來又傷感不已。或許歲月增長情感反而脆弱了,珍惜眼前人,珍愛生命。
20xx年歲末,冬天又來了,上海滿天飛雪。讓美好永駐心田,我們不再是小孩子!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五
五年級剛開學,因為一篇《竊讀記》,讓我喜歡上了作者林海音那部家喻戶曉的著作——《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一本影響了幾代人的小說,講述的是作者在北京的童年生活。其中《惠安館》講述了"瘋女人"秀貞苦苦尋找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又被養父母虐待的凄慘故事;《我們看海去》則講述了一位集慈愛的哥哥、孝順的兒子、可惡的賊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青年,和作者發生的有趣故事,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隱憂;《蘭姨娘》講述了當時婦女的命運;《驢打滾兒》則體現了當時舊中國鄉下的生活狀況。
在《城南舊事》一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瘋女人"秀貞。她苦苦尋找自己的孩子,從未放棄過,哪怕別人都以為她是瘋了,她也不以為然。秀貞給她的小桂子做了多少衣服啊!那都是一針一線縫出來的。那密密麻麻的針線包含的是濃濃的母愛,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是對個人命運的無聲抗爭!因為她舉止反常,所以沒有人愿意跟她往來。但在英子看來,和秀貞在一起卻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兩人因此成為了好朋友。在英子童稚的眼睛里,生活是新奇而充滿樂趣的,少有人間的凄苦。但是,殘酷的現實對她單純的內心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讓她感到悲哀。林海音借用英子童年的眼光,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無奈。
掩卷反思,當我們還沉浸在濃濃的親情里時,又有誰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呢?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向父母要這就是要那,有時看到不可口的飯菜就不吃了,害的父母趕緊再為自己重新做飯菜。常常是,孩子們要這個就得買,要那個也得買,可對于妞兒來說根本想都不敢想。然而,愛能戰勝一切!沒有什么能阻擋它,沒有什么能戰勝它!就像秀貞和妞兒,是偉大的母愛將她們緊緊連在一起,誰也無法阻止,最終得以團圓。故事的情節在此處得到了升華,故事所傳遞出的感情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用實際行動感謝父母、老師、同學的關心和幫助,用感恩的心回報身邊的人,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時光飛逝,純真美好的童年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一本《城南舊事》成為我告別童年,走向少年的人生坐標。當我回首往事,只有那些溫暖純真的記憶,像一張張老照片刻在心底,成為我童年時光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