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延安讀書筆記
《保衛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紅色經典,是英雄史詩。讀完了,筆記應該寫那些內容?來看看第一范文網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保衛延安讀書筆記,希望你有所收獲。
保衛延安讀書筆記篇一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對解放軍戰士和指戰員的種種精神深深敬佩,還感受到了我軍的無限智慧無論是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還是人民解放軍,都有過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和戰略轉移的巧妙做法,《保衛延安》就表現了這種智慧。正因這種智慧,才使我軍一步步地發展壯大,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沒有它,紅軍主力可能已經在湘西全軍覆沒,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進步了,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但我們更加不能忘記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不能忘記頑強抗爭、不畏艱險、越挫越勇、無畏犧牲的中華精神,以及審時度勢、英明決策的大智慧。
多讀書、讀好書,讓我們的心靈在其中得到了洗禮,樹立了更加遠大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克己奉公,圍繞黨,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而自強不息!
保衛延安讀書筆記篇二
在這個硝煙彌漫的中國,不僅僅是戰士們在流血,犧牲,中國這幾百的勞動人民也在為著這神圣的革命事業奮斗著!
l李振德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個。為了不暴露紅軍的位置,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面不改色,面對死亡他無所畏懼,就在生死抉擇之時他選擇了后者,他抱著他的小孫子毅然地跳下了絕涯深溝!這是何等的偉大!何等的光榮!
除李振德外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英雄,他們同樣也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在這本書中就有這樣一位老太太,她在避難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走散的紅軍,沒有顧及到自己的困難就把那“罕見”的食物,不,在那個時候應該說是極品美食——大餅!給了紅軍,而此時她和好、她的兩個孫子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了!不但如此,當他們被敵人抓住的時候,老太太的大義凜然讓我真的感動!那段感人的對白我還記憶尤新!“說,他是離什么人?不說,不說剝了你的皮!”“他是我的親身兒!你剝了我的皮,他還是我的親身兒……”“滿口胡說!他是你的兒子,為什么穿共-軍的軍衣?”“你打死我他還是我的親生兒,他是我身上的肉!不睜眼的天啊!啊呀……”就這樣敵人一直將這位老太太拷問到天黑才罷手!雖然后來被紅軍救出但已是奄奄一息了!
真的,我不只一次地問自己,“到底是什么讓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能夠鼓起那么大的勇氣來和敵人作斗爭,而且還斗爭得那么漂亮,那么精彩,那么感天動地?”“這真的只是毛主席,只是黨中央嗎?”不,肯定不是!我想這應該是中國共產黨所秉持的民-主精神!革命精神!是那種已經深入到每一顆心,融入到每一滴血液的紅色精神啊!終于真正地明白什么叫“得民心者得天下”!終于知道,為什么共產黨可以從一個只有及百人的黨派發展到幾百萬,可以和國民黨抗衡的原因了!那就是民心所向啊!
震撼
曾經都只是聽說過紅軍長征很辛苦,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吃觀音土……可是卻從未親眼看過有關文字性的敘述,F在我深刻地感覺到了那不能用“辛苦”來形容了,最少我現在還沒找到能夠形容那種生活的詞語!其間就有不知道有多少的革命戰士犧牲啊!這是寫一位老炊事員的話,我還清楚地記得!“老孫啊,老孫!同志們走路你走路,同志們睡覺里做飯。為了同志們能吃飽,你三番五次地勒緊褲腰帶。你背上一口行軍鍋,走在部隊的行列里,風里來雨里去,日日夜夜,三年五載。你什么也不埋怨,什么也不計較;悄悄地活著,悄悄地死去。你呀,為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啊!”老孫就這樣犧牲了,他的尸體沒有送回家鄉,只是用黃沙掩埋了,還用一塊小得不能再小的木板寫了幾個字“共產黨員孫全勝,五十七歲,山西孝義人,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光榮犧牲!”同學們,那是在沙漠啊,一陣狂風吹過也許什么都沒有了,也許老孫的尸體還得暴露在烈日下暴曬啊!這是何等的無私,何等的偉大啊!我深深地被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說震撼,所折服了!
還有許多的紅軍戰士也為了革命在英勇地奮斗著!李江國!李江國!為了讓連隊安全撤退他就帶領幾個戰士,同學們,只是幾個戰士啊,而敵人卻有幾千啊,引開敵人!這不是明擺著送死嗎?但是他們中間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值得!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光榮!每每讀到這里我的心都會為之顫抖,總感覺心里酸酸的,熱熱的……
驕傲
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合作,共同努力下,延安——奪回了,全中國解放了!!!中國人民從此真的站起來了!過上了當家做主的生活!我流淚了,但我沒有擦拭,因為這是激動的淚水、驕傲的淚水,無須掩藏!相反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幸運,一種幸福,因為也許很多人還沒有看過這本書,還沒有如此具體深刻地了解中國人民是如何為了革命而斗爭的,沒有體會這其中的心酸曲折,甚至還不了解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的可敬可愛!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有時應該多了解歷史,多了解先輩們的苦痛才會更加懂得珍惜,懂得理解,發現幸福!
遠志
雖然我們曾經有閉關鎖國的愚昧,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恥辱,有南京大屠殺的悲痛,有……但我們有遼闊的疆土,有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更有那無數的勤勞勇敢,為祖國的統一和繁榮拼搏奮斗的炎黃子孫!
讀了保衛延安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祖國的歷史,當然更加熱愛我的祖國母親,我深深地以我有這樣偉大的祖國而無比地驕傲和自豪!
曾幾何時,雖唱著國歌,升著國旗,但就是沒有感情,無法了解其中的深意。現在,我明白了,了解了!此刻,我立下新的誓言:無論前途如何艱辛,無論生活道路如何坎坷,我都不會放棄,我要向那抗戰時期的紅軍,百姓們看齊,我要變成他們中的一員!
后記
懷揣著激-情,強忍著熱淚,輕輕地哼唱著國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心中無比驕傲與自豪!我是中國人!
保衛延安讀書筆記篇三
作者杜鵬程從基層寫起,描寫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在國民黨軍以十倍于我軍的絕對優勢兵力發動瘋狂進攻的情況下,由防御轉為進攻,取得西北戰場輝煌勝利的故事。贊頌了無數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許多解放軍指戰員鎮定自若、運籌帷幄的大將風度。
整本書除撤出延安外,還寫了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蟠龍鎮等戰役。在這些戰役中,我軍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然后再次向延安進軍。
整本書以解放軍某縱隊第一連的經歷為主線,重點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輕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無畏的戰士的代表,又是冷靜果斷的指揮員的代表。因為他年輕,又有對敵人無限的仇恨,他起初無法理解我軍撤出延安的舉動,但他是老革命,他還是理解了黨中央的智慧決策,逐步成長為優秀的指揮員。這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衛毅、張培等指揮員和孫全厚、馬全有、李江國等戰士,作者還描寫了彭德懷將軍的形象,雖然著墨不多,但我們仍能清楚地看到一個長于作戰善于指揮,而又淳樸真誠,甘于清苦,有“人饑己饑”精神的“人民勤務員”。他關心每一個戰士和人民群眾,從不擺架子,陳興允旅長這樣轉述過他的話:
“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贊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泥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
作者還側面描寫了黨中央和毛主席運籌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頌了陜北人民對我黨我軍的擁戶和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