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1讀書筆記1500字
《三體》是一部偉大的科學著作,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向各位推薦的三體1讀書筆記1500字,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三體1讀書筆記1500字篇一
花了總共大概半天的時間,把三體(一)讀完了。最大的感覺是這畢竟是一本科幻小說,沒有太大的驚喜。然而在一些細節上,正如同作者在后記中所說的那樣,達到了技術細節化的層面,這些還是十分優秀的。畢竟作者是一名工程師。
先來說失望的部分。人物的情感描寫以及塑造很一般,教授汪淼沒有任何特色。很多故事比如主要人物葉文潔也是現實的歸現實,科幻的歸科幻,沒有銜接的很到位。
故事情節的設置有懸念,使得讀者一開始能夠很容易被吸引。但是解開這些懸念時又太過于直截了當,所以閱讀體驗感也比較一般。比如剛開始時人們對于存在的主、宇宙為你閃爍這樣宏大的懸念到最后其實僅僅成了技術的解釋。使得前半部分看起來像是哲學論述,而后半部分像是科幻動畫片。
說這些并不是針對作者的批評,而是我自己對一部好作品的期待。可能我喜歡的便是作者不愿意去使用的“形而上”風格的作品。閱讀感受很重要,一部作品需要有驚喜和值得深思的東西才能讓我喜歡。可能覺得文學性不夠強吧。
接下來來說說幾個技術細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列計算機。這種想象力的確值得稱贊。整個三體游戲我認為反而要比這個原來的故事本身更為出色。
一方面是里頭的系統,或者說宇宙的設置是十分全新的。三個恒星的設置、亂紀元恒紀元的交替、脫水的人這些概念具有科學上的認同感,也十分的新穎。鐘擺紀念碑、半月撕裂等等這種意象和場景,也給這個世界增添了許多藝術特色。
計算機運行的場面更具有無限的藝術感,這些技術都擬人化了。里頭還體現了作者對信號與處理、微機技術非常扎實的掌握,以及在多維空間概念上他自己的理解。由于我之前讀過一些多維概念的文章,因此這一點上我并不覺得十分的新穎。利用多維展開和收縮技術的智子有點大材小用。
有一點其實很有意思,便是葉文潔、汪淼找的天文臺檢測員以及三體星上那位監聽者的很相似的故事。他們都是在茫茫宇宙中,獲得了類似大爆炸一樣的發現。
以至于令人覺得三體星其實和地球是屬于同等地位。而三體星首領的做事風格非常普通,其實三體星的技術早已超過人類一大截,著實可以不用偽裝成上帝。而如果提到了監聽者之間的那種對稱性,就不太適合用上帝和子民的那種關系再來論述兩個行星。
對于葉文潔等人的宗教情感,這里頭也述及的很少。這一點上如果能夠深入一點,配合那位老法師,我相信會使得這部作品的格局會更大一點。作者很明顯是很看重佛教的。
最后,我不由得又想起以前看過的《天意》,是一部集穿越、科幻和歷史的作品,描述韓信的一生。這部作品令人非常喜愛的,是它對歷史人物賦予了靈魂,對一些歷史事實嫻熟的使用。其對人物情感的把握,對主角韓信的塑造,放之于本來就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使得作品非常的飽滿和豐富。
相比之下,三體(一)具有的更多是技術性,在宏偉上,可能得學習一下《異形》前傳一。但是在三體游戲中作者表現出來的水平,相信我所提及的,更多是這部作品其本身的風格,而并不是不足。
三體1讀書筆記1500字篇二
《三體Ⅰ》實際上講述了三個故事,三個絕望的故事。
葉文潔的故事表示著對人類社會的絕望,汪淼則代表著對未來的絕望,而三體文明代表的是對整個生命形態的絕望。在那里,生存的目的只為了生存,沒有歡樂、沒有悲傷、沒有幸福也沒有痛苦,剩下的只有無垠的冷漠和機械零件般的生活。這樣冰冷的世界給人的絕望感是恐怖至極的,因為真正的恐怖并不是一個面目奇丑的怪物突然出現在你眼前,真正的恐怖是你的思想被領入一個完全黑暗陌生,沒有出路的死亡絕域。
這個死域就是三體世界。三體世界真的就像那一抹白云后的無限藍天,只要細心琢磨,其蘊含的質量將遠超出你的想象。
恢弘壯麗的200多輪文明的毀滅與重生,遠遠超越了人們對科幻、外星人的傳統定義。大多數描寫外星人的作品往往都落入了神、人、獸這三個刻板的俗套。在那些作品中,外星人要么是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神明:或者是有著和人類一樣復雜情感和價值觀的同類:再不然就成了純粹邪惡而存在,等待超級英雄消滅自己的怪獸。
這些俗套在《三體》中被全盤打破,如果要去形容三體世界,最準確合適的就是“外星文明”,它有著全然不同于人類世界的生存環境和價值取向,200多輪如史詩般璀璨閃耀地文明歷程完全自成一個世界。
其中諸如干倉,人體計算機,質子電腦等奇幻瑰麗的想象,更讓人嘆服“造物主”天馬行空而又絲絲入扣的卓越想象力。另外,三體世界更值得我們這些永遠沐浴在“恒紀元”溫暖陽光中地球人深思,我們是多么幸運,在百億年的時光中孕育出如此生機勃勃的世界。這是宇宙的恩賜,我們不應揮霍。現在讓我們從遙遠的四光年外抽回身來,看一看身邊的人們。
葉文潔,一個純粹悲劇式的人物,她青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女,嘗盡世間苦澀。在那個扭曲癲狂的時代更加把她的性格逼向極端,為最后的“終極背叛”埋下伏筆。可她身上的苦難是那么奪人同情,以至于她謀殺親夫,出賣整個人類我也不愿在心理上譴責她。
還好,“造物主”可能也深為她的遭遇所感動,為她創造出一個遠離人世的齊家屯,在那里,她那劇烈顫抖地身心將得到暫時的安寧,這也算是她這張生命之畫上為數不多的一抹溫色。說到汪淼,我覺得他只是將所有珍珠串起的一條線,本身并沒有什么傳奇。反倒是史強這個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在《三體Ⅰ》這樣一部有著很深科學底蘊的小說中,書中的人物大多是物理、數學界的天才精英。然而最后以最高智者身份出現,給人以無限希望的卻是這樣一個行為粗魯,眼利心狠的,這不得不說是“造物主”有意為之。在面對比自己強大許多倍的敵人時,所有的科技裝備都不值一提。真正決定死生存亡的是每個人內心煥發地精神與勇氣的力量。
我們的星球上無數的民族上演過無數絕地逢生的翻盤好戲,所以我相信即使有外星侵略者出現,人類文明也不會輕易被摧毀。這也是我最不認同“造物主”的地方,如果真的已毀滅包括自己子孫在內的全部人類為代價,真的會有“降臨派”那樣的地球叛軍出現嗎?
即使在高知階層人類自私的本性就會蕩然無存嗎?這個答案可能只有等到人類真正能與外星文明交流時才能得到了。
再次仰望浩渺的星空,誰又敢說在遙遠的四光年之外,沒有一個被災難磨練地冰冷而堅韌的民族正在默默注視著我們呢?
讀完《三體Ⅰ》,并不感覺是讀完了一部小說,而更像是親歷了一段歷史。當脫下“V裝具”之后,靜靜沉思,真是回味無窮。如果每個作者都能以闡述歷史態度去撰寫小說,那么文學該是多么幸福啊。
三體1讀書筆記1500字篇三
三體講述的是在文革期間,一名被迫害的科學家葉文潔利用太陽的反射放大信號的原理,把太陽變成一個恒星級的信息發射器,將地球的信息發送至外太空,希望收到信息的外星人能前來拯救黑暗的地球文明或者說希望外星文明幫助人類進化得更加高階一點。
信息被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文明三體文明所收獲,三體星人由于三個太陽的無規則運行,已經經歷數百次的文明覆滅和再生,極需要在三體星被太陽最后吞沒以前,找到新的星球延續文明,而來自地球的信息使他們鎖定了地球作為新的棲息地,于是,三體星人對地球的遠征開始了,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的戰爭也開始了。
這本書所釋放的信息量非常的大,基于作者強大的物理學基礎,向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外太空世界,多維的世界,微觀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力如此豐富,描繪能力如此之強,邏輯緊密,文筆出眾,讀來引人入勝。
三體,帶給我的思考是很多的。今天要分享的,是關于文明的一些想法。
有了人才有了文明,文明就是人類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但,一個文明的價值觀似乎決定了這個文明本身的命運:是走向永盛,還是在繁華后走向覆滅?
地球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體系,就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東方文明的價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價值核心是以人為本,講究的是科學。
人類文明的進程,其實在世界范圍內是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東西方幾乎在同一時間進化出各自的文明,如東方孔子出現的時間就是西方耶穌出現的時間,我想說的是,人類文明的進程似乎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調控著,東方與西方,除去非洲與澳洲,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就會發生類似的“巧合”:比如莎士比亞出現的時代,正是元代散曲盛行的時期。或許,我也可以這樣理解為,此類如孔子或者耶穌這樣的人,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而且是特有的,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有這樣的一類人出現。
當然,是時代賦予他這樣的光芒與色彩,還是其本身帶有那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質,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時代的特性能夠造就一個又一個適合這個時代的偉人來代表這個時代吧,或許,這也就是東西方相同時間出現類似的神像的原因吧。
扯遠了,回到文明,可以說在文藝復興之前,東西方文明的發展歷其實差異不算非常大,只是文藝復興之后,兩個文明產生了不同的價值核心,尤其當西方商業社會的出現,蒸汽機被發明以后,競爭價值觀的出現,不可回頭的改變了地球的命運。
由于競爭價值觀能帶來的短期生存優勢,于是當競爭決定生存時,人類文明不可避免的殊途同歸,一同走向了競爭之路,而競爭的極致發展,必然導致自然的失衡,當地球的自愈能力慢于人類對其所時做的傷害時,地球不可避免的就進入了快速衰變期,我們所在的這個時代,就如毀滅前的昌盛。
目前,無論是東方文明也好,西方文明也好,逐漸都融合成一種文明,這就是地球村文明。對于“地球村”的這個名詞,包含有兩種含義的解釋。
一個是指經濟文化政治的交融,另外一個,是指對民族多樣性的毀滅。對經濟文化來說,地球村的確實現了真正的大交融,在政治上,地球村也能夠有效的利用外交磋商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矛盾爭論,以和平的方式來化解雙方的矛盾。
只是,在此情況下,必定有一個暫時優勢的價值觀沖擊著地球村內的人類,或者說有一個最強勢的國家的文明必定會希望引領著地球村的發展。然而,合久必分,當經濟一體化的時候,地區發展的不均衡性必定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周而復始的經濟崩潰會來得更猛更快。
只是現在崩潰的不僅僅是局部國家,有可能是整個世界,當出現此類問題的時候,最好的解決方法也許就是根本上的吞并,甚至不可避免的訴之以戰爭。只是,不知道什么這顆也許會毀滅人類的定時炸彈將被引爆。
許多研究表明,地球村就是毀滅民族多樣性的最大殺手。在以前世界并沒有聯合起來的時候,民族展現出來的文明多樣性是如此的美麗豐富,然而,網絡與交通的便捷完全改變了這個世界,邊緣的文明在不斷的毀滅與滅絕,物種的消失速度超出了以前的任何一個時期,多樣性被消滅的最后,整個世界會變成大一統,一種千人一面的無趣的大一統。
一如《世界是平的》里所說,我們現在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同學,而是印度,美國,英國的同齡人。然而,這個世界越發橫向發展,并沒有達到以前的深度,人類或許都只是地球村這個龐大的社會機器中的某一部分,現在人類爆發危機的方式比以前多很多,而且,解決起來的方式變得更少。毀滅多樣性也就是毀滅人類自身的恢復能力。
綜上,人類的文明,目前無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其本身的多樣性來說,可預見的都是悲劇收場,只是不知道這個激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炸彈是由哪里開始爆發。
作為東方文化代表的中國,現在所能輸出的只是廉價的商品與服務,由于我們自身對東方價值核心的遺失和拋棄,而無法再向世界輸出合格的可以拯救人類的價值觀、家庭觀、世界觀,對于那代表著最高智慧的天人合一,似乎已經被人類文明遠遠的拋到腦后了。
如何與環境和平共處,如何與人和平共處,這也許才是關于文明所要探討的最永恒的話題。作者通過《三體》一書,引發我們對自身的拷問和深思。
當然,作者也在《三體》一書中給我們展示出了另外的一種可能性:靠外太空的外星文明來拯救人類文明,殊不知,引入的可能是另外的一個噩夢。
回顧自身,相信自己,相信別人,保持樂觀,畢竟這個世界遠沒有到最壞的情況,做好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用好的價值觀去感染周圍的人,也許就是我力所能及所能做到的拯救人類文明的極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