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佛游記》讀書筆記500字小學生范文
看了這本書,我深受啟發,人要做個樸實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為社會服務的好人,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于《格雷佛游記》讀書筆記500字小學生范文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格雷佛游記》讀書筆記一
格列佛是一們醫生,但從小就懷著遠航出海的夢想。他先后四次出國航海。第一次乘著“鈴羊”號出海,因為途中遇到了暴風雨,漂流到鮮為人知的小人國,小人國的陰險、野心勃勃。然后他再乘著“冒險”號去巨人國,結果被鷹叼起,扔到了海中,被一艘般救起,乘船回英國。第三次,格列佛又乘“好望”號出海,但又遭到搶劫,被“勒皮他”人救起,僥幸逃脫,平安回到英國。最后一次,出海,他成為了“冒險”的船長,但途中水手叛變,將他放逐到馬國。可是,又在全國大會上,遇到一致反對,又只好乘小船回國。
在馬國,有兩種人,一種是邪惡、貪婪、虛偽的人,另一種是聰明、樸實的“慧們”,他們并不是敵人,但互相都非常討厭。馬國的成員雖然都是馬,但他們有著像人類一樣的智慧,有這樣的規章制度不會說謊,不會打架,還喜歡助人為樂,這正是我們缺少而又無法匹敵的。現在社會上出現了許多邪惡人,他們不祖國、損害集體。那不就是為了得到金錢和權力嗎?
在馬國里,他們的道理竟是如此的高尚,在那里,不用被花言巧語欺騙,他們的國度是如此和諧、安寧。損害國家的人類和馬國的成員比,禮儀竟是天差地別!
我想作者創造的這世界應該是讓我們人類反思吧,我們的祖國現在經濟好,技術高,又強大,可是偏偏出現了催毀國家的人,就這樣使國度沒有一個小村莊安寧。如果全國的人發團結友愛,助人為樂,不就可以像馬國一樣其樂融融了嗎?壞事也不就隨之消失了嗎?
大家共同努力,心連心,手牽手,創造美好新祖國。
《格雷佛游記》讀書筆記二
心靈的“真”
翻開《格列佛游記》,我被斯威夫特的“真”所深深吸引。在當時混亂的18世紀,作為優秀諷刺作家的他,對自己國家的現狀借游記、借外人之眼作出了尖銳的諷刺。他用清新的文字、曲折的情節揭露了當時英國歷史的丑惡,使人們看清了人類社會的悲觀。而他自己卻被女皇逐出了英國政壇,放逐到了帝國的邊緣。他用他的勇敢、正直、不畏世俗向我們闡釋了心靈的原色——真。
心靈的“善”
翻開《格列佛游記》,我被格列佛的“善”所深深吸引。在小說第一卷利里浦特游記中,主人公格列佛利用身材高大與各種工具幫助利里浦特人打敗了鄰國。而面對利里浦特國王的貪婪要求,他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在國王與眾大臣的威逼利誘下,他仍然宣稱:“我永遠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個自由、勇敢的民族淪為奴隸!”此后,盡管國王對他不懷好意,認為他懷有二心、不可寬恕,并且設計陷害他,他卻依舊善良地撲滅了利里浦特王宮的大火,拯救了費了多年心血建造的宮殿。格列佛用他的機智、善良讓我們領略到了心靈的原色——善。
心靈的“美”
翻開《格列佛游記》,我被慧駟的“美”所深深吸引。慧駟就是有智慧的馬,身強力壯,擁有俊美的體態,行動迅速。它們節制、勤勞、清潔、熱愛運動、有靈性、有禮貌、不拘泥于形式、舉止很有條理。但這些美麗的外表并不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在小說第四卷中格列佛的部下圖謀不軌,把他長期禁閉在船艙里,后又棄他于一塊無名陸地上。在格列佛無依無靠時,他被一只慧駟領到了家中,受到了熱情的招待,其他慧駟們不僅沒有排斥他,反而與他交談、詢問他的困難、接受他的指導,使格列佛慢慢融入了這個國家。而慧駟不受感情和利益歪曲、蒙蔽的理性以及高尚的心靈美深深地吸引了我。此外慧駟也相當的聰明,喜歡思考,愿意了解更多的事物,遵循大自然的教導。慧駟用它的理性和美德讓我們領悟到了心靈的“美”。
真、善、美,當之無愧的心靈三原色。正因為有了它們才有了如此美好的世界,高尚的美德,純凈的心靈……而《格列佛游記》完美地詮釋了心靈的本質。
《格雷佛游記》讀書筆記三
在寒假的這幾天里,我讀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就是《格列佛游記》,這是英國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杰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這本書通過主人公格列佛的鏡頭來敘述他自己周游四國的奇特經歷。雖然讀來很有趣味性,但仔細體會,其中還處處揭露著英國社會的黑暗現實,作者那杰出的諷刺手法讓我贊嘆不已、感觸極深。
主人公格列佛是個英國外科醫生,后升任船長,受過良好教育,為自己的祖國而自豪,愛為祖國打抱不平。并且在職業和政治兩方面似乎都頗有見識,但他本質上其實一個平庸的人,而作者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這種局限達到了最充分的諷刺效果。其中他到小人國和大人國的歷程給我留下的印象極其深刻。格列佛對這兩個國家的態度形成了分外鮮明的對比。在小人國,國民是他身體的十二分之一。格列佛仗著自己身體優勢,神氣十足得意揚揚,每天都狠狠灌下一大堆食物,卻不知道這些食物夠那里的國民吃幾個星期啊。小人們十分畏懼他,讓他吃飽喝足卻又暗中利用他和鄰國開戰。站在小人們中間,格列佛仿佛成了一座巨人山……然而在大人國里卻恰恰相反:大人國國民的身體是格列佛的12倍!他再也不敢得意了,在小人國里的那副神氣跑到了九霄云外。低頭哈腰,在那里是平常的事,因為只要有人把他拎起來輕輕一扔,那可就完蛋了!作者通過格列佛的歷險暗諷當時的英國社會的政治。顯然這是在說明,當時英國社會十分黑暗,作者以格列佛為例子,形象地寫出了像格列佛這樣的人對上級阿諛奉承、低眉順眼;對部下卻使權弄勢、趾高氣揚。在上級腳下他們點頭哈腰,活像一只小寵物;可對待部下不屑一顧,以為自己成了巨人。這種人真應該遭到唾棄!
在《格列佛游記》這本書里,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別樣的諷刺手法,其中既有暗諷也有進行直接的諷刺。作者斯威福特的獨特寫作風格,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讀過這本書,我感到十分充實
《格雷佛游記》讀書筆記四
12月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20xx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
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無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
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格雷佛游記》讀書筆記五
暑假期間我看了愛爾蘭作家斯威夫特的名著《格列佛游記》,主人公格列佛游了小人國、巨人國、慧因國、無名島。小人國,身高是我們的十二分之一,國王很惡毒,在那里有兩座小人島,每個島上都有一個國王,一個島上的國王想利用格列佛這個“巨人”占領另一個島,格列佛不想發起戰爭,國王就懷疑他,準備害死他,但在最后,格列佛用一種奇特的方法離開那里,回到了英國。
巨人國,與小人國恰恰相反,身高是我們的十二倍。巨人國的國王,格列佛與他交談,想讓巨人國制作火藥,槍炮來鞏固國防,可是國王不同意,他不想發起戰爭,他寧愿失去半壁江山,也不愿涉足這種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來治理國家。
巨人國,人大,但人好,就像官職小的人,人好,為人民做好事,這才叫做“大人”。
小人國,人小,但人壞,就像官職大的人,人壞,貪得無厭,那才叫做‘小人’。
看了這本書,我深受啟發,人要做個樸實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為社會服務的好人,正如臧克家先生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夸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后,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愿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