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1000字5篇
海倫以真實、自然的筆觸再現了自己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告誡我們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樂觀、堅強地面對和戰勝一切困難等深刻的道理。書中人物所展現出采的品質,意志、耐力等強烈的震撼著我們,給蒙塵的心靈以洗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1000字5篇,歡迎借鑒參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1000字一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是一雙翅膀,帶我們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書是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通往夢想的大道,書是一把金鑰匙,讓成功的大門向我們敞開。在小學的六年時光中,書一直是我的良師益友,一有空閑,我就打開書本,遨游在文學的海洋里。
而有一本書,它告訴我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敢去面對困難,不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那我們就真的被困難打垮了。這本書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堅強的女孩海倫.凱勒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故事。她僅僅享有了19個月的光明和聽力,她不知道海的蔚藍,看不見樹的綠,聽不見鳥的鳴叫,感受不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大病初愈的海倫對生活不報任何希望,情緒非常暴躁,常常發脾氣。但是,很快,安妮莎莉文老師成為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在莎莉文老師的指導下,海倫漸漸學會許多的新知識,也讓她感受到身邊無處不在的愛。她渴望知識,渴望和正常人一樣與別人交談。她為了使周圍的人一一即使是最親近的朋友,聽懂自己的發音,反復練習,終于實現了長期以來的愿望。她孜孜不倦的從書本中汲取更多的知識,盡管學習的道路上到處都有荊棘、坎坷,但她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向著夢想邁進的步伐。天道酬勤,她終于用汗水實現了大學夢想,來到了哈佛大學學習深造。
合上書本,我思緒萬千,被海倫.凱勒這種不畏懼困難、渴望知識、不斷求索的精神感動了,她雖然在出生沒多久就陷入了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但她卻在莎莉文老師的耐心指導下,走出了封閉的自我世界,重拾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以頑強的拼搏精神,不斷地超越自我,最終獲得了成功。
再想想我們,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有什么理由不奮發向上,完善自我呢?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也更應該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而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偉人也有自己成功的經歷。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廢除了黑奴制,維護了聯邦統一。而他在成為總統的道路上也經歷了不少坎坷。1832年,林肯失業了,他很傷心,他決定當政治家,當州議員。但他競選失敗了,但又選擇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企業倒閉了。在以后的十七年間,他為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他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打擊,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終于當選了美國總統。
而大音樂家貝多芬,也沒有因為日趨嚴重的耳疾而放棄音樂,他選擇了克服,正因為他堅強的毅力,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樂圣”……
而我,也學會了克服困難,持之以恒地做事。在我學習滑板時,摔了很多次,當我準備放棄時卻又想起了海倫.凱勒的經歷,我再次站了起來,當我堅持下來時,我終于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其實,人生就如一條藤,總結著幾個苦澀的瓜;人生還像無味瓶,包含著酸甜苦辣;人生又似一首歌,吟唱著悲喜交加的苦樂年華。沒有洪水奔流,沒有島嶼和暗礁,又怎能激起美麗的浪花。人生不會一帆風順,讓我們走在荊棘路上面帶微笑,抬起頭來,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1000字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講述了一位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姑娘海倫·凱勒,在她的家庭教師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克服種種困難考入哈佛大學,實現自己理想和抱負的故事。
在莎莉文老師的精心教導下,海倫20歲那年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考入了哈佛大學。她不但順利完成了學業,還使英國文學科目取得了高分,遠遠超越了很多正常的同學,受到校長的特別嘉獎,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隨著知識的增加,海倫的生活也不再是枯燥無味,而是豐富多彩,她喜歡而且學會了劃船和游泳,喜歡乘船遠航,喜歡散步、騎馬和騎雙人自行車,特別鐘愛藝術。博物館和藝術館是海倫快樂和智慧的源泉,通過指尖觸摸藝術品的線條和輪廓,她就能清晰地感受到藝術家們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歌劇是海倫特別喜愛的娛樂項目,在她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提到,如果可以看到,她希望可以在第二天來到紐約自然史博物館和首都藝術博物館來領略歷史的滄桑巨變,探索人類的靈魂,還會在晚上到劇院親眼看看哈姆雷特的迷人風彩和福斯泰夫的“生氣勃勃”。
海倫·凱勒的堅強勇敢、對光明的渴望、對生活的向往、對知識的探求,深深震憾了我,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并沉浸在其中好久。文中海倫·凱勒19個月的時候因病魔失去了光明和聲音,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只有沉浸在無邊無際的黑暗和寂靜中,在她快要對生活產生絕望的時候,一位小姐的到來,讓她重新點燃了心中的光明,燃起了對生命的渴望,她就是海倫的家庭教師——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越過層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一直堅持著,從海倫6歲零9個月的時候,開始做她的啟蒙老師,教她一點點的認知,認識事物和他們的拼寫,使海倫知道了世界任何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開始,到教海倫算數、讀書、說話。從小學、中學到大學,莎莉文老師一直陪伴著她,當她的眼和耳,把學校老師教授的知識再“翻譯”給海倫,使海倫從未放棄過學業。
海倫大學畢業后并沒有放棄理想和抱負,她學會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還先后發表了14部著作,還致力投身于救助殘部疾人事業,為殘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四處奔波,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了“總統自由勛章”,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敢于挑戰生命的極限,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海倫·凱勒教會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決不輕言放棄,而要樂觀積極地面對,付出全身心的努力,并且堅持不懈,成功一定會屬于我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1000字三
馬克·吐溫曾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是20世紀的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他偉大的 作。
海倫·凱勒一個擁有堅強毅力的人,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從一個暴躁的、雙目失明,失聰,失語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會用心去“聽”、去“看”的人。這本書就代表 20世紀一個生命的奇 !
書中寫道海倫·凱勒出生六個月就因急性腦充血而失明、失聰。病魔無情地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覺,使她一生都活在無聲、無色的黑暗中。暴躁、欲望吞噬了她的快樂,在她的生命裏無處不在。從此,她的生命裏沒有了光明,隻有自私和憤怒。
但她的命呤遣恍 的,又是幸叩摹T 她6歲零9個月的時候,安妮·莎莉文老師來了。正因 懮 莉文老師的到來,改變了海倫·凱勒的一生,正是莎莉文老師的培育,讓她有了偉大的成就。
知識是無盡的源泉。海倫·凱勒在莎莉文老師的培養下,對知識越感興趣,但是要想學好知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堅強的毅力才行。正是因 懞 倫·凱勒有足夠的耐力,所以她才越加發奮。也是知識無窮的魅力使她 琶裕 并且她熱愛閱讀,閱讀使人充實就像糖果一樣,甜甜的,使人流連忘返。讀 讀 藕 倫·凱勒都不願從知識的宮殿走出來。海倫·凱勒就像海綿一樣,不停地吮吸 胖 識的海洋裏的水,一滴也不放過。
“水”!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的努力海倫·凱勒激動地說出了“水”這個字。她終于學會說話了!在莎莉文老師的指導下海倫凱勒學會讀了很多單詞,比如杯子(cup)、父親(father)、母親(mam)等等,包括一些句子。
後來,海倫·凱勒考上了夢寐的哈佛大學。并 懘壬剖聵I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海倫·凱勒最後寫道,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幹什 帷km然,她的那三天在
我們眼裏隻是短暫的,但對于她來說卻是長久的。然而我們這些健康的人,往往還不會明白,光明的來之不易。隻是,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海倫·凱勒她用自己坎坷而又精彩的一生 我們譜寫了生命的真正意義,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叩 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遺忘的凱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1000字四
在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后,我深深地被了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說過海倫·凱勒。”
出身19個月就成了聾子和瞎子,連說話都困難的海倫·凱勒,當她完全失去了活著的信心。就在這時,她認識了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來到她的生活中,使海倫·凱勒似乎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發現生命,觀察生活。于是她克服種種困難,從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畢業,為世界慈善事業做出杰出的貢獻,用心寫字,讓世界震驚。
失明的海倫,能發現這么多東西,而健康的我,卻常常忽略生活的美。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時間,我會用我的眼睛做什么呢?我沒有失明過,不懂得黑暗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于是,我閉上眼睛,在屋子里走。
當自己年華正茂,就覺得未來遙不可及;當自己已是垂暮之年,就追悔已逝的時光,生活中,我們是否會這樣?看到那些人虛度光陰,揮霍年華,我想起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里海倫的一句話:我們大多數人把人生視為當然。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必得死去,但我們總是把那一天想得極其遙遠。
我們處于精神活潑、身體輕快的健康狀態,死亡簡直是不可想像的,我們難以想到它。所以,我們總是做些無價值的工作,幾乎意識不到我們對生活的懶洋洋的態度。
當我閉上眼睛的第一秒,我的心不知為何突然涼了下來。我感覺世界由明朗一下子變得漆黑,心里就沒了數,顯得很不安穩。當我準備向前邁一步時,我卻發現平常滿不在乎的走路現在也變得如此困難,我發覺我不敢邁,我害怕,害怕自己會摔倒,害怕什么東西會碰到自己,傷害到自己。
這還算好的,我還可以用耳朵聽,但凱勒呢?她既看不見,也聽不見。那她面臨多大困難,面臨多大危險,我們怎能知道,怎能了解,又怎能體會!
海倫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用微笑迎接挫折,用雙手擁抱世界,用心靈感觸生活。她沒有因自己身有殘疾而跌倒在跑線上,她有著自尊、自立、自強,去面對生活,去面對她的人生!她樂觀向上,意志堅強,就算她出生就遇上了不幸的命運,但她卻能完全靠自己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怕的病魔不能擋著海倫求知的欲望,不公的命運并沒有擊垮堅強的她!海倫她求知若渴,摸讀盲文書時,她的手指像微風中的樹葉一樣不停地動,反反復復地練習。有時讀得入迷時,就連上床以后還要帶著盲文書摸讀,她根本沒有絲毫地感到學習是累的!她這樣正確的思想,這樣的態度,真值得我學習學習!
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到各種美妙的聲音。我們還有什么遺憾呢?我們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想:雖然凱勒看不見,聽不到,但在她心里也有她自己想象出的世界,那是凱勒的世界,它只屬于凱勒自己。
我相信她的世界也會充滿陽光、充滿笑聲。海倫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過的,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遺忘的凱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1000字五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的是個真實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并且從海倫·凱勒的身上獲得了許許多多教誨,所以我十分感謝她。
這本書記敘了在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這位女奇人是——海倫·凱勒,她是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她是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
她在一歲半時就因病喪失了聽力以及視覺。這對于一般人來說,絕對是無法想象,更無法忍受的巨大痛苦。然而小海倫卻并沒有屈服,更沒有毀滅自己,而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她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并學會了五種語言。
這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24歲時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美國揚名全世界的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立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在這里,我也要感謝她,是她給我作了一個好榜樣。
一個盲聾人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是多么讓人驚訝啊!如果她屈服的話,那她就是毀滅了自己,也不會有那么大的成就了。但是,她并沒有屈服,所以她能以出乎意料的毅力走完漫長的人生之路,終于成為了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大人物。在這里,我更要感謝她,是她教了我該怎樣做。
海倫的一生,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在此,我也要感謝她。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后,我常常自言自語:“海倫給了殘疾人一種力量,那我們這些健康人呢?沒有給嗎?不,不不。
海倫曾經告訴過我們,健康人不應該遲疑,不應該虛度光陰,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時光與幸福的生活。我要在這兒再一次的感謝海倫老師,是她,給了我一個我未曾領悟到的道理。
我看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深深地意識到: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不在于條件,而是在于有沒有堅強地毅力。以前人們總是以困難多呀、環境差呀等為不能成功的理由,但這些理由對海倫來說卻是不需要的,她所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不成功。
他們總是這樣說,無異于總是浪費機會,從而他們不能成功。我覺得,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就會成功。海倫不就是這樣的嗎?在這兒,我也要感謝海倫,她又讓我明白了一個不可多得的人生道理。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以后,我想發問:“人們該如何對待人生?人生的價值何在?我認為海倫已經給出了她的答案,她的道路就是我們應該走的道路。”當然,我也不會忘記我的“恩師”——海倫·凱勒。是她,讓我深受教育和啟發。在最后,我還要再一次地感恩海倫老師:“謝謝您,海倫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