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書筆記
《三體》也就是《地球往事》三部曲,前段日子總算看完了,震撼之余一直想寫點什么,總是不知道該從哪里說起。
三體1的主角自然是葉文潔,這個文革時期目睹父親慘遭批斗致死的天文學家,因緣巧合下進入紅岸基地后,明知三體星人對地球不懷好意,仍然堅持發(fā)送地球坐標,從而導(dǎo)致地球暴露,三體人入侵開始,整個故事由此展開。第一部更多的是各種敘述故事的前因后果,對文革雖是略提一筆,但不難看出作者的態(tài)度。葉文潔的思想行為難道不是被時世影響改變的嗎?所以你也就明白了人性是如何扭曲的。我還是很欣慰地看到她其實只是想借助外星文明改造地球改造人類,而不是仇恨地要毀滅地球。一個人要做到以牙還牙總是十分容易,要以德報怨就相當困難,所以孔子說的以直報怨,其實也只是裹著棉布的匕首而已。
三體2讓我印象更深的人是章北海,這個面對三體人入侵,人類科學研究被阻斷,戰(zhàn)爭基本無勝算的可能,卻仍然要履行戰(zhàn)斗職責的軍人,竟然從一開始就抱著必勝的信心,你不得不對他投以尊敬。直到最后你發(fā)現(xiàn)其實他從一開始就知道人類必敗,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定好目標做好計劃,那就是劫持飛船逃離地球,為人類文明保存希望的火種。是的,最終他成功了,這時候,你再回頭去看他為自己的計劃而實施的謀殺,你又會如何評價呢?如果謀殺是錯,為人類保存希望是對,那他這么做到底是對是錯?對錯可以相抵嗎?我們評判對錯都是基于自己對價值觀立場的選擇,如果你更看重法律,那他肯定是錯,如果你更看重意義結(jié)果,那他也許是對的。我覺得評判他還得注意最后的一個細節(jié),章北海劫持飛船逃離地球,有兩艘飛船追擊,在這個過程中,地球艦隊全部被三體人的一顆水滴毀滅,他成了英雄,但是面對逃離地球,三艘飛船無法滿足所有人的生存,最后時刻他不得不再次作出決定攻擊其他兩艘飛船,因為他明白,只有這樣人類文明才有延續(xù)的可能。但他晚了一步,另一艘飛船率先發(fā)動了攻擊,死之前他說了一句,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他覺得沒什么比延續(xù)人類文明更重要的了,總是要有人犧牲的,那誰犧牲其實都一樣,包括他自己。從這一點看,我最終尊敬他理解他。
三體2的另一個主角羅輯,這個被命運安排不得不接受面壁人計劃的面壁者,從一開始的拒絕接受到濫用權(quán)利享樂到最后擔起責任,雖然是老套的救贖劇情,但依然讓人感動。他最后時刻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論十分震撼。簡單敘述就是:宇宙是一個黑暗森林,各種文明在宇宙中既是獵人又是獵物,誰先暴露誰先玩完。也正是由于他認識到這一點,用暴露三體人星球位置作為威懾,保住了地球,當然只是一小段時間,但這足夠了。
三體3是一個愛情悲劇,云天明患病臨死前送了程心一顆星星,程心卻把他的大腦送給了三體人。雖然也希望三體人的技術(shù)能復(fù)活他,但更多的是希望他能打入三體人內(nèi)部刺探情報,即使不是她的本意,我還是覺得太殘忍了。云天明果然被復(fù)活了,通過三個故事傳遞信息,最終幫助了程心在太陽系毀滅之前逃離了出來,他們相約在他們的那個星星上想聚,最終陰錯陽差,天人永隔,也許這就是所有俗套愛情的結(jié)局吧,你永遠沒辦法和自己喜歡的或者喜歡你的在一起,最后和你在一起的往往是那個想也想不到的人。
三部曲中讓我感到最搞笑的是每次面對危機面對末日,人類的丑惡行徑,比方世人對逃亡主義的批判又認可,對面壁者的盲從到拋棄,對羅輯的失望到希望、迷信到唾棄,對程心的選擇到咒罵等等,無一不讓人感到人類實在是太可笑了。面對末日面對死亡面對利益,幾乎所有人都是一樣的,這難道就是人類的局限嗎?
看完三體之后,我老是會仰望藍天白云,仰望日月星辰,然后從心底生出一股渺小之感,我之于人類,地球之于宇宙,都不過是浮塵而已,我之于世,人類歷史之于宇宙歷史,又不過是白駒過隙一般,這種感覺大概就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吧。宇宙的奧秘是什么?人類的將來是什么?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
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迷,只是奔著網(wǎng)友的好評慕名而去,高中時的物理也學得一塌糊涂,所以根本無法從科學和技術(shù)層面對此書作出評價,但一路讀下來,整個故事還是十分吸引我的,不得不佩服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尤其是對宇宙的暢想,對外星文明的思考,至于對人類自身的解讀,我同樣認為非常有意思。總的來說,名副其實,值得一讀。
范文二
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科幻世界》,或許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人,所以很喜歡這類的科幻小說。但自上大學以后,每天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優(yōu)哉游哉的掛在網(wǎng)上,也就再也沒接觸過這些科幻類的小說了,盡管還是很喜歡科幻類的小說。網(wǎng)上對《三體》的評價很高,所以在一個百無聊賴的夜里,我就決定讀一讀這部小說。對我來說,這也是我到目前為止讀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
在一股腦看完《三體》之后,我竟然還不滿足,很想知道后來的結(jié)局是什么,所以就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囫圇吞棗的看完了后面兩部小說《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這三部小說統(tǒng)稱為地球往事三部曲。在第三部小說將要看完的時候,我就自作聰明的用了一句老話總結(jié)了這三部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但是第三部小說看完之后,再從頭回憶,唏噓不已,覺得自己當初的總結(jié)真是太膚淺了。
誠然,從情節(jié)上來說,確實能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句話來總結(jié),但這三部小說的精髓確實不在此處。如果這三部小說僅僅從情節(jié)上來說,我相信有很多小說比它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它一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科技,二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三沒有宏大場面的描述,但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吸引力,我覺得是因為作者在小說中包含了較為深刻的哲學思考和深厚的人文情懷。
在第一部里,經(jīng)歷過文革迫害的葉文潔見到了人類的總總罪惡,心里懷抱著宏大的理想,卻無實現(xiàn)的途徑,內(nèi)心的苦楚和絕望可想而知。在偶然間利用太陽和地外文明三體世界取得聯(lián)系之后,內(nèi)心狂喜不已,希望能借由外來力量來凈化人類世界,若非內(nèi)心失望之極,恐怕她是不會萌發(fā)這種念頭的。可是文革結(jié)束后,國家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軌,未來又是一片金光大道,如果以后沒有遇到伊文斯,恐怕三體世界和人類世界之間的命運也會改寫。而伊文斯之所以想借助三體世界的力量來徹底消滅人類世界,也是因為對人類世界種種罪惡的失望,認為人類罪大惡極,無可挽救。最終地球出現(xiàn)了三體組織,這個組織是三體世界在人類世界的情報員和計劃執(zhí)行者,雖然他們都懷著不同的目的。雖然最后三體組織被搗毀,人類世界也拿到了三體世界和三體組織的通話記錄,知道了三體世界的情況,也了解了他們的打算,但卻整體陷入了絕望之中:三體世界科技之文明遠處于人類文明之上,出于對人類文明加速發(fā)展的恐懼,他們發(fā)出了兩顆智子,徹底鎖死了人類世界的基礎(chǔ)文明。這也意味著人類科技再也無法出現(xiàn)質(zhì)的飛躍,只能在現(xiàn)有基礎(chǔ)上修修補補 。正像文中所講,在三體世界看來,人類只不過像只蟲子那樣不足為懼。
在第二部里,由于人類世界得知三體世界將在四百年后到臨地球,屆時整個人類文明將會毀滅,由此全世界陷入了大恐慌中。為了挽救人類文明,地球各大國空前的團結(jié)起來,面向太空組建防御體系,同時也討論逃亡計劃。但正如作者在小說中說的,基于人類自利的本性,都希望自己是逃亡者的一部分,否則誰也別想逃走。所以世界政府也制定了針對逃亡者的禁止法案,全力對抗三體世界。因此整個世界轉(zhuǎn)入戰(zhàn)時經(jīng)濟體制,發(fā)展太空艦隊,尋求與三體艦隊的正面交鋒,同時針對三體世界思維透明的弱點,選出四位面壁者,企圖迷惑三體世界,并在關(guān)鍵時刻給予其致命一擊。但面對三體世界的絕對科技優(yōu)勢以及三體組織殘余力量的全力反擊,有三位面壁者都被破壁,最終落得可憐下場,正如小說中說,無論做什么,三體世界都不在乎,畢竟三體文明遠遠超出人類文明,人類依靠現(xiàn)有科技根本不可能戰(zhàn)勝三體世界,人類還是像只蟲子一樣不足為慮。但轉(zhuǎn)折也就出現(xiàn)在第四位面壁者羅輯身上。面壁者羅輯,是個很有趣的角色,他只是一個騙吃騙喝的所謂學者,所做的研究也都是投機取巧的研究,但正是這些研究竟然讓三體世界懼怕。直到后來,羅輯頓悟出了宇宙中的基本規(guī)律,并發(fā)展出了黑暗森林理論,才威懾住三體世界,使人類世界得到短暫的和平。所謂黑暗森林體系是基于這樣一條殘酷的規(guī)律,任何一個文明都會尋求自己的發(fā)展和擴張,并且為了自己的文明能夠保存,不得不對其他已知文明保持相當?shù)木洹R虼耍恳粋高等文明,一旦發(fā)現(xiàn)宇宙中有其他文明存在,必定會對這個文明進行致命打擊。
在第三部里,人類世界由于長時間的安定,漸漸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忽視了宇宙規(guī)律殘酷的真相,在對新一屆執(zhí)劍人的選擇上,選擇了頗有母性光輝的程心,因此無法威懾住三體世界,引發(fā)三體世界對人類世界的攻擊,最終人類世界殘存的戰(zhàn)艦在宇宙中廣播了三體文明的坐標,導(dǎo)致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被更為高等的文明所消滅。然而更為高等的文明也在和其他高等文明之間進行戰(zhàn)爭,最終趨勢是使得宇宙漸漸死亡。或許死亡之后,才是新生吧,一些高等文明,被稱為歸零者,他們致力于使宇宙回到大爆炸的起點,重新開啟宇宙中的田園時代。但這個夢想究竟能否實現(xiàn),關(guān)鍵在于宇宙中各個文明有沒有這樣的共識,愿意向宇宙中歸還質(zhì)量。
統(tǒng)觀三部小說,正如我在前面說的,并沒像其他科幻小說那樣,憑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全文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奇特發(fā)明。甚至,在前兩部小說中,所有的故事都建立在人類的科技完全被智子鎖死的前提下,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只能對現(xiàn)有科技挖掘潛力,小修小補。由此可見,作者著重表現(xiàn)的不是他豐富的想象力,而是基于對世界、對人性的觀察后所形成的宇宙哲學和人文情懷。作者對人性、對文明的解讀,在小說中表明無疑,不得不讓人佩服作者思想所到達的深度。我個人認為,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現(xiàn)的是他對生命與時間的關(guān)系、文明與時間的關(guān)系、以及文明對生命的意義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時間對生命來說意味著什么,對每個生命體來說,都希望其存在的時間越久越好,如果是能長生不老那便是再好不過了。但許多人可能并沒有更進一步的思考:生命對時間來說意味著什么?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時間是什么,它無時無刻的推動著我們往死亡里更近一步,那是生命的終結(jié),看起來,時間跟生命是對立的。但正如大家所說: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每個人在其有限的生命里,都會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想法,但有相當一部分人僅僅是有想法而已,卻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把這些想法都撒到了房前屋后的野草叢中,即使心有不甘,也無可奈何。我不知道他們在老態(tài)龍鐘的時候,坐在冬日的暖陽下曬著太陽的時候,會不會偶爾想到自己的夢,后悔當初放棄了選擇的機會,至少,如果在我年老的時候,肯定會后悔不已的。聯(lián)想到作者在文章中的一句話:給時間以生命,而非給生命以時間 ,乃是對這種現(xiàn)象最好的注腳。當生命再也沒有其他的色彩,該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許比死亡更為難過。在第一部小說和第二部小說里,三體世界里的那個可憐的監(jiān)聽員,或是地球上處在戰(zhàn)時經(jīng)濟體制下艱難生活的百姓,恐怕都深有同感。
而對文明與時間的關(guān)系,其實也正如生命與時間的關(guān)系差不多,我們完全可以把一個文明當做一個生命的個體來對待。在小說中,無論是三體文明還是人類文明,或是其他更為高等的文明,都希望能將自己的文明更為長久的存活,而為了這個目標,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但是這樣做的后果又是什么呢?三體文明在屢次的天災(zāi)中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建立了不可置疑的獨裁統(tǒng)治,每個三體人一旦失去了利用的價值都會毫不留情的被毀滅,在這樣的文明中,沒有宗教、沒有藝術(shù),只有對科學無盡的專研和對宇宙的無窮探索。可頗有戲劇性的是,科技的發(fā)展一直是勻速前進,甚至有減速前進的趨勢;反而是在跟地球文明有深入的交流,藝術(shù)領(lǐng)域全面發(fā)展之后,科技竟然有了爆炸式的增長。反觀地球文明,在面對三體文明的侵略時,全球經(jīng)濟轉(zhuǎn)入戰(zhàn)時經(jīng)濟體制,也形成了獨裁的政府,為了和三體艦隊抗衡,一切都圍著軍事服務(wù),所有行業(yè)一片凋敝。但就是這樣,在發(fā)展太空艦隊的時候,始終無法攻克其中的幾個技術(shù)難點,反而是在經(jīng)過大低谷、第二次文藝復(fù)興之后,這些技術(shù)難點又有了戲劇般的突破,科技也出現(xiàn)了迅猛發(fā)展。直到第二次文藝復(fù)興之后,人類文明反思過往的一切,終于認為:給時間以文明,而非給文明以時間。如果一個文明注定要終結(jié),與其苦苦尋覓使它更為長久的生存之道,還不如在它短暫的生存時間內(nèi),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人文光輝,滋潤每一個人的心靈。自然,對生命來說,文明意義重大,如果沒有文明,生命的存在就顯得極為蒼白無力,正如三體世界的可憐的監(jiān)聽員。
當然了,在這部小說里,還有對人性的一些刻畫,許多地方都有生動而現(xiàn)實的描寫,基于人類自利的本性,做出這些舉動也無可厚非,只能寄希望于人類文明所產(chǎn)生的人文意識和道德束縛來進行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