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國家與革命》
《國家與革命》是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寫的一部關于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經典著作,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讀書筆記:《國家與革命》,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更多資訊盡在讀書筆記欄目!
讀書筆記一:《國家與革命》
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不能沒有對社會的管理。即使進入了共產主義社會,也需要有管理。馬克思說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社會,同樣需要有一個管理機構根據可能取得的社會財富,按照人們的需求進行財富的分配。而社會財富是有限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允許人們完全自由地、任意去索取。
由于自然資源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均勻,各地區的生態環境也不均衡,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所能得到的生活條件也會有差別。因此,如果沒有管理,人們就會放棄條件艱苦的地區,紛紛向資源豐富、條件優越的地區聚集。在人口的負擔超過了某一地區的承受能力時,就會產生社會矛盾和沖突。所以,需要一個社會機構來協調和控制以上情況的發生。這個機構只能是國家,或者是聯合國。
近年來的“難民流”已經成為了一些國家的頭疼事。昨天“歐盟”已就此問題達成協議,準備聯合起來應對“難民流”問題。如果沒有國家或國家的聯盟,允許人們隨心所欲地涌向任何一個地區,恐怕要比任何軍事進攻都難以對付。
我從來不信“人之初、性本善”的說法,如果說“人之初,性本懶、性本貪”可能更符合實際。孩子生下來,如果你不教育他,他是不會主動去刻苦學習、或幫助大人干活的。成年人也一樣,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和社會的監督,誰都可能干損人利己的事。在共產主義社會,雖然消除了階級和階級差異,但矛盾和沖突不可能不發生。無論在工作中、在家庭中、在社會交往中,都會產生矛盾。解決矛盾如果僅僅靠“文明人勸架”的辦法,恐怕不行。即使是家庭問題,如果沒有“婚姻法”、“繼承法”等法律作為依據,你又如何去“勸架”呢?總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吧?如果還需要保留一些法規,沒有法院和法官又如何斷明是非呢?完全靠鄰居來“評理”嗎?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連清官都難斷的事,靠鄰居、靠所謂“文明人”就能解決嗎?
我過去也當過一官半職,也做過無數次的“思想工作”?梢恍┤苏諛右詸嗳ブ\私、照樣貪。無論你如何與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提高覺悟都無濟于事,結果還是把他們告到法院,一張判決書解決了問題?磥,即使是“人民內部矛盾”,完全靠“思想工作”去解決也是遠遠不夠的,不靠國法民規,不靠國家機器,一些矛盾是無法解決的。
人類社會越發展越應當脫離無序的狀態,F在一些“醫學家”已經在制造“克隆人”,如果不加以制止,人類社會等不到共產主義的到來,就將會面臨這種“新人類”的威脅。即使是到了共產主義,如果我們任憑每個人去“自由發展”,不知還會造出什么怪物來。所以,認為共產主義不需要管理、不需要法治,就等于是在談論人類社會的毀滅一樣。
國家只是一種社會形態,他可以為階級壓迫服務,也可以為維護社會公平服務。過去,我們認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應當在多個國家同時出現;但歷史證明在一個國家單獨實現公有制社會是完全可能的。香港回歸祖國后,我們還實現了“一國兩制”的構想,這對中國臺灣也適用,但前提是國家的統一。中國的革命實踐證明,國家的組織形態可以為不同的意識形態服務,也可以使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平共處,公平競爭。可見,國家只是管理社會秩序的工具,只要運用得當,它對于任何社會制度都可以是有益的和適用的。因此,認為國家對于共產主義社會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這種觀點也是偏激的,它無異于把未來共產主義與原始共產主義相混淆。
理論只有被實踐所驗證才能具有生命力。人類社會的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它固然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也往往會脫離理論家所劃定的軌跡向另一個方向發展。我們今天發生的許多事情,馬克思和列寧也無法預見得到。因此,用與時俱進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繼承和發展前人的精神遺產,才是正確的。如果把前人所說過的每一句話都當成“圣經”,那我們今天就什么事都不要做了。
“一國兩制”的構想從來沒有人提出過,而鄧小平不僅敢想,而且敢做。我們應當學習他的政治勇氣,用鮮活的實踐成果,來豐富革命理論的百果園。
《國家與革命》是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寫的一部關于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經典著作,全書6章。第1章,階級社會和國家;第2章,國家與革命,1848-1851年的經驗;第3章,國家與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經驗、馬克思的分析;第4章,續前,恩格斯的補充說明;第5章,國家消亡的經濟基礎;第6章,馬克思主義被機會主義者庸俗化了。全書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批判了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反動國家觀,對全世界無產階級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政權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讀書筆記二:《國家與革命》
列寧在他的文章中所談到的關于國家的功能,主要是指國家在解決國內的階級矛盾時所發揮的作用。例如資本主義國家對本國無產階級的壓迫和俄國蘇維埃政權對xx集團的鎮壓等。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家的對外功能則充分地表現出來了。無論是當時的法西斯聯盟還是反法西斯聯盟,都是以國家為“單位”形成的,并不是以某個階級的國際聯合對付另一個階級的國際聯合。換句話說,是國家利益之間的對抗,而不是階級利益的對抗主導了這場世界大戰?梢,國家不僅具有階級壓迫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抵御外來干涉的對外功能。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列寧,他們都沒能經歷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慘烈、影響最廣泛的戰爭,因而不可能就國家的對外功能有深刻的研究和認識。
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必須充分注意研究和發揮國家的對外功能和作用。新中國成立初期和改革開放之前,由于帝國主義的封鎖和我們對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缺乏認識,因此對國家功能的認識存在片面性。例如在國際交往中,過分強調了以意識形態和階級斗爭劃線,忽視了國家的對外功能與對內功能的差異性。比如說我們過去就沒有認識到,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可能會對外擴張;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會發生摩擦甚至戰爭。又比如,我們過去總對與資本主義世界打交道百倍警惕,遲遲不敢對外敞開國門。事實證明,國家間的矛盾與國內的階級矛盾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質,并決定了國家的對外和對內功能的不同。因此,僅僅重視研究國家的某一方面功能是不夠的,這將導致我們的對內和對外政策出現偏差。
“二戰”之后,聯合國誕生了。半個多世紀以來,聯合國逐步成為了調節和解決國際間沖突(包括貿易沖突)、維護世界正常秩序的國際機構。聯合國是以國家為成員構成的,并通過國際法規協調成員國之間的關系。一個國家要想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和善待,必須成為這個國際大家庭的一員,我國加入TWO,也是這個道理。在我國申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時,由于我們的認識不夠,沒有積極要求同時恢復我國在GATT(關稅總協定)中的成員國地位,結果使我國在今后的國際貿易中長期處于被動的地位。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苦談判,我們才得以進入WTO?梢,不重視發揮國家在調節國際關系方面的作用,就會付出代價。
在歷史上,猶太民族曾遭受過多次“滅頂之災”,僅在“二戰”中就有600萬猶太人在納粹的大屠殺中喪生,占當時全球猶太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猶太人自身的努力和國際社會的同情,聯合國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方案,為建立以色列國掃清了道路,然而也為巴以之間的“拉鋸戰”埋下了禍根(目前巴以之間的問題最終也要用分立兩個獨立國家的辦法解決)。以色列國的建立,使猶太人有了自己的祖國,從而結束了猶太民族無家可歸的歷史,并為永久保持猶太民族的特性和利益提供了保障?梢姡瑖乙彩墙鉀Q民族矛盾的產物和工具,它具有包涵和延續人類不同民族特性和宗教信仰的社會功能。
又比如,國家為捍衛民族利益所發揮的作用也生動地體現在我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時期。當時蔣某面對日本人的侵略,卻打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張、楊兩位愛國將領出于民族與國家的利益發動了“西安事變”,迫使蔣某同意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從而掀起了全國人民共同抗日的高潮。為了民族利益,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與過去“圍剿”過自己的國民軍隊一起,攜手抗日。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功能與民族利益之間的超乎意識形態的緊密關系。
現在少數“臺x”份子還在試圖把中國臺灣從中國的版圖中分割出去,全然不顧中華民族的利益自古以來就是以中國的統一為保障的這一歷史事實。對于這些分裂祖國的小丑,中國人民是不會允許他們走得太遠的。
讀書筆記三:《國家與革命》
國家還具有特殊的管理功能。國家通常具備比較完整的國家機器,如邊界、海關、軍隊、警察、監獄等“硬件”;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國家還具備了衛星、雷達、電子屏障、檢疫、網絡安全等“軟件”。現在人類越來越多地面臨著艾滋病、瘋牛病、難民流、網絡病毒、生化武器的威脅,如果沒有國家機器的保護,任何地方產生的“瘟疫”都將會暢通無阻、很快蔓延到全世界。可見,保持合理的國家格局和邊界,對遏制人為的、或自然界的災難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
綜上所述,國家的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證明,國家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的細胞,它不僅具有解決階級矛盾的功能,而且對于調解世界各地區和民族的紛爭、維持人類社會的正常秩序發揮著重要作用。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階級的劃分和階級斗爭已不像一百年前那樣分明和尖銳,而民族與宗教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和激化,貧富之間的差距又進一步加深了民族與地區間矛盾的程度。因此,僅僅把是否存在階級和階級壓迫作為“國家消亡”的唯一條件,顯然已不符合今天的情況。我甚至認為,即使是到達了完全消除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無階級社會,民族與宗教的差異和矛盾也可能仍然存在。民族和宗教是先于階級的出現而出現的,生產資料的國有化可能導致階級的消滅,但并不會導致民族與宗教的消滅。因此,國家對于調解民族與宗教矛盾的社會功能將會長期存在。
新中國已經成立了半個多世紀,我們都認為我國已經不存在階級和階級壓迫,是否因此就可以削弱國家機器的作用呢?恰恰相反,隨著改革開放和與國際社會的“接軌”,我國現在的社會秩序不是在好轉,而是在惡化。腐壞問題、造假問題、私運問題、黃睹毒問題、失業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邪教問題、環境問題、等等,都比“文革”以前嚴重。所以,國家機器只能加強。當然,在處理不同矛盾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對于必須鎮壓的要堅決鎮壓,而對于民族矛盾、宗教問題,要采取適當的方式解決。否則將可能激化矛盾,把事情搞糟,甚至會導致國家的分裂。
我并不是說列寧的文章寫的不對,就俄國當時的情況看,階級矛盾是俄國的主要矛盾,所以列寧自然要強調國家是階級斗爭工具的觀點。然而,對于國家隨著階級的消滅而會“自行消亡”的論述,現在看來,無論是俄國的革命還是中國的革命都沒有能為我們提供旁證和依據,需要我們今后進一步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