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高中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不計其數的傳世巨著。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高中讀書筆記500字,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
篇一:《活著》高中讀書筆記500字
《活著》是一部講述從解放戰爭后期到七十年代末期是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書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其中也折射出眼淚的內涵和親情友情的可貴。作為讀者,我卻灑下了數不清的淚水,有感動,有憤恨,有同情,更多的是觸動我心靈的人生真諦。從此我知道了,“活著”如此一個簡單的字眼,卻承載著太多太多,更多的是滿滿的幸福感。
主人公福貴年輕時頑劣不羈,嗜賭成性,十年如一覺,他享受到了世間的溫柔與富貴,棄家人的苦心勸說于不顧,終于將將家產全部敗光,隨之而來是父親去世,母親病重的噩耗。生活的殘酷與窘迫讓他徹底從虛無縹緲的夢境中驚醒過來,卻又被國民黨抓了當壯丁,經受過槍飛彈打的痛苦,在福貴心中,家鄉的月亮才是最圓最亮的。
有幸他于戰場上茍全了性命,正想回家好好生活,而破敗不堪的生活卻讓苦難繼續上演,親人們的相繼離世成為他心中永遠流血的傷口。我無法想象他是怎樣用那雙布滿老繭的雙手撥開一片黃土地,將親人連同自己的絕望埋葬在地下。暮年之時,與一頭老牛相守,在一抹燦爛的夕陽中引吭高歌,“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正是對福貴一生的最佳詮釋,聽起來是多么的凄涼與不堪。世間的溫暖多情,冷漠與凄苦讓他留戀忘懷;動蕩和苦難,平靜和快樂的一生正是我們每個人走過的一生,無需過多的解釋,只要好好的活著。書中還有許多觸動心靈深處的情景,想起年僅12歲的鳳霞被父親送到富人家做傭人時,我忍不住淚流滿面,也許是因為同情鳳霞坎坷的命運,也許是感激我們現在擁有美好陽光的生活;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忍受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生活,更不知道為了生存而不顧一切拼搏的辛酸。我們應該慶幸,活在了這個嶄新的時代,在新的時代里,我們展現給他人更多的應是積極與不解的奮斗。眼淚只會增加我們前行的重量,而豁達坦然的接受才是人生快樂的信條。
羅曼·羅蘭曾說過:“人生應該有兩盞燈,一盞是勇氣的燈,另一盞是希望的燈。”我真心覺得福貴是苦難中的幸存者,他心懷這兩盞明燈,指引著他堅定的走下去。無論是有慶輸血時蒼白的面龐,還是鳳霞被迫送走時簌簌的淚水,一切的不幸都被放下,埋藏在心靈最深最靜的角落里。福貴經歷過的苦與痛猶如一杯苦不堪言的苦丁茶,入口時是掩蓋不了的苦澀彌漫在嘴角;當回首滄桑年月時,會感覺到清香與甘甜,就像剎那間盛開的花朵,散發出香氣。就是這樣美妙,福貴用行動向我們闡釋了生活的真理:人生的道路,即使坎坷難行,你也只有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最終無悔而去。
余華用一位農民凄涼的一生告訴我們人世間的可貴,生命的窘迫絲毫不會降低親情友情愛情的濃度,最重要的是擁有了快樂,多快樂一分鐘,生命就少了一分遺憾。
篇二:《青鳥》高中讀書筆記500字
《青鳥》這本書講述了一對兄妹尋找青鳥的故事,出生于砍柴人家庭而生活貧困的兄妹倆在光神和仙女蓓麗呂娜的幫助下,和生活在他們身邊的靜物踏上了旅程,一路上他們經歷了很多事情:探險夜宮的五道大門,通過恐怖的墓地之旅,接觸難以置信的青孩子的世界,以及幸福家園的所見所聞。而種種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兄妹倆明白幸福的含義。
在這本書中,蒂蒂和咪蒂親身體驗到很多奇妙而又恐懼的事。在神秘的夜宮中,蒂蒂受到夜神的恐嚇,跟隨在他身邊的靜物朋友糖果先生,水姑娘,面包先生及狡詐的貓蒂勒脫極力勸阻他。但他以執著的信念依次打開了五道門,第一道鬼怪之門,第二道疾病之門,第三道嗜血的戰爭魔鬼之門,第四道積累怨氣和黑暗的恐怖之門,及至打開了第五道大門,孩子們發現了一座美妙的花園。這座花園里盛開著芬芳撲鼻的花朵,遠處的石壁上掛著一個小瀑布,一群可愛的青鳥正在飛來飛去呢!但當他們興沖沖地把青鳥捉回去給光神看時,這群離開了光的青鳥全都死了,光神安慰道:“終有一天,你們會找到那只可以在陽光下存活的青鳥。”咪蒂和哥哥也堅信的點了點頭……
故事的結尾,兄妹倆并未找到光神要求的青鳥,但倆人心中已充滿了幸福。蒂蒂也決定將自己心愛的鴿子送給鄰居家生病的女孩,摘下鳥籠的那一刻,他猛然發現原來那只灰色的鴿子變成了青色的。原來一直苦苦尋找的青鳥就在自己的身邊。
書中的青鳥是引導兄妹踏上旅程的信念,它象征著幸福。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青鳥就像是守護我們的天使,它展開了美麗的翅膀,引領著我們尋找愛和幸福。只要我們都用一顆無私的心去關愛別人,別人得到幸福的同時,你就會發現自己也變得快樂起來。幸福快樂就是這么一件簡單的事情,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青鳥。
篇三:《羊脂球》高中讀書筆記500字
馬車上難挨的饑餓、雪天寒氣的侵擾、不太正派的快樂。故事所及,無外乎一群在非常時期下被生存意志驅使的人。他們尋求生存安全、溫飽和性本能滿足,而使另外一個人成為羔羊的故事。無需用道德楷模的標尺去敲打他們,因為這本發生在一個人性理應暴露無遺的年代。
不過,他們仍然有盡量看上去體面一些的遮羞布——不老實的潛意識為了登大雅之堂,千方百計偽裝自己。即使“頗為輕佻”的投機商鳥先生,他在輿論環境一片鄙夷羊脂球的情況下,也只能乘著大家“垂下眼簾”方才“偷偷看著她”。最后一夜的慶祝晚宴上,高貴也因為不自覺充滿“猥褻念頭”的氣氛置換為俏皮,貴婦們“眼閃閃發亮”,抱著極大的興趣間接參與到遐想之中,以審判的口氣盡力抒發自己的壓抑。甚至,連她們自己都意識到了狂歡中隱含的不正派的憧憬,恰如鳥太太所言“拉馬東這個小~~,整晚上苦笑”。
為現實阻撓的欲求就這樣以隔岸觀火的態勢燃燒。沒關系,西方文化早在古希臘就指出不能因為人的思想而獲罪。鳥先生窺得走廊上的秘密,“欲火被煽了起來”,吻醒妻子。天知道他妻子粗硬身軀投射了誰的影子;當鳥夫人指出普魯士軍官可以毫無顧忌地強這些貴婦人,拉馬東夫人“眼睛里閃出了光芒”;尤為傳神的還當屬鳥先生窺探樓上云雨的描寫,“充滿驚恐雙臂高舉”、“嚷”、“支起耳朵”、“攏著嘴噓”、“抬眼望望”、“又豎起耳朵聽了一會”,一切空泛抽象的倫理概念此刻一齊失效,剩下的只有這群人的臆想。
當有人對標榜為高尚者不高尚甚至評價為“無恥透頂”的歡樂提出異議的時候,鳥先生“目瞪口呆發了傻”,大家“十分掃興”。且看不僅僅市儈的奸商愚騃的形狀點活,擁有資產與聲譽更為“高貴”的種族也不太舒服。當牽涉到高尼岱求愛未果,人們“又興高采烈”,特別是莊重的貴婦人“樂得瘋子一樣”。他們的自我不覺成為本我的忠仆,大家都理智地知曉這是一個無傷大雅的場合,因為他們是群體鄙夷一個~~女。每個人的理智又造就群體的非理性,他們忘卻了自我標榜的道德,不覺自身下降到自己口誅筆伐的那個等級,還茫然不自知。
在這樣的氛圍中,超我如何有能力制裁自我犯罪性的行為?這樣的文本語境,可謂是絕佳的人性展示臺,人性本如是。
篇四:《資治通鑒》高中讀書筆記500字
《資治通鑒》乃我國現存編年體史書最大者。它記錄自周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成書二百九十四卷,另《考異》三十卷,《且錄》三十卷,總三百五十卷,三百余萬字。其引用各種史料三百種,從歷史中得到“興邦之遠略,善俗之良規,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節;叩函發帙,靡不具焉。”該書傳承九百年,與《史記》并為華夏文化遺產雙璧,名蜚海內外。
該書作者乃北宋司馬光。原書名《通志》。因神宗以其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賜名《資治通鑒》。司馬光未如太史公遭李陵之遇,幽于縲紲,亦以泥守舊制而離朝廷,投閑置散,由居廟堂之高,轉處江湖之遠,仕途困厄,政治失意,方專注以治史,得以蔚然成就《通鑒》。
該書中我最喜愛故事是“韓信以少勝龍且”。
公元前22019年,韓信東征討齊地;齊王向項羽求救。項羽派龍且率二十萬大軍前救齊。但龍且輕視韓信,自恃兵強,沒有聽從謀士的“深壁以待,無戰而降”的策略。十一月,雙方對峙濰水。韓信夜間令部堵塞河水上游。再率兵渡河擊龍且,佯敗而跑。龍且大喜,追韓信。韓信的兵馬渡河回來;龍且也跟著渡河,上岸后,跟隨龍且的部隊只有三兩千人馬。韓信下令決堤,一瀉而下的河水隔絕了龍且的大軍,龍且的大軍不能渡河,龍且的三千人被韓信的三萬人包圍,最終被全部殲滅,龍且陣亡……這時,河那邊的龍且大軍潰散逃走……
這是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個故事中,韓信足智多謀,龍且的志大才疏得到深刻的反映。他告訴人們統兵之道在于計謀,而不是軍隊多少。也告誡統治者不要驕傲自滿。
當然,這只是《資治通鑒》的一個故事而已。
《通鑒》記人則神采飛揚,呼之欲出;敘事則詞章縱橫,河慢伏流;抒發情懷則大言小言,清風沐浴,長聲慷慨,短音辛婉;渲染戰爭恢廓場面,奮其意氣,推波助瀾,一瀉汪洋;其文辭簡約洗練;華采呈少于齊梁,宏壯可追兩漢。讀誦諸篇,如鼓瑟奏曲,勢若江河,或若清風涼日,月明星稀,每使人暢快淋漓,欲揚抵幾,呼天喝地。可請鷹揚文苑。
毛澤東曾言,歷史不可割斷。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當總結之,以承繼此份珍貴遺產,其對于指導今世,幫助匪淺。《通鑒》即在此珍貴遺產之列。
篇五:《撒哈拉故事》高中讀書筆記500字
前段時間讀了《撒哈拉故事》,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三毛的書。
看完之后,我就隱隱地想寫點什么,但我只看了她這一本書,即使全是敘述性的文字,也只代表一個時期的三毛,而同時吸引我的也是寫下這些文字的人,所以錢老關于雞與蛋的比喻于我是不適用的。
花些時間搜集資料,也看了一些訪談之類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我才算對三毛有了一些了解。
年齡越大,就越容易對事物失望,甚至絕望,而《撒哈拉的故事》里的三毛,卻不是這樣,有人看了她的書之后,稱咱她為沙漠里的東方玫瑰。
全書大多是她與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以及所見所聞。很少有所感,是的,三毛只是講故事,她的故事平凡而又動人,像一首歡快迷人的鋼琴曲,兜兜轉轉,一不留神就把讀者帶入了她所獨有的節奏。
重新回憶那些故事,我又不可避免地傷感了起來,我想到了現實的結局,荷西先她一步離開了,兩人沒能攜手到老。可這些當時的三毛不知道啊,她依舊將沙漠中的苦樂記錄下來,依舊把生活的瑣碎化為文字里的優雅,依舊活得有滋有味。
最好的方法是忘卻,只有放下一切,才能讀出真實的感動。
寫到這里,我還是覺得應該換一種歡快的基調來繼續下去。
三毛倔強地扎根于沙漠,而這枯燥的生活,卻因荷西的陪伴變得不一樣了。
《沙漠中的飯店》與吃有關,塑造了一個有些童真的三毛。
《懸壺濟世》則是講了三毛用自己所帶的藥物來幫助當地人治療一些小病的故事,因為撒哈拉威人《文中對當地人的稱呼》原始的生活方式,三毛藥效果特別好。可最后紅藥水卻被一群婦女要去涂在臉上手上,然后跑到陽臺上跳舞,我真的給逗樂了。
搬到沙漠之后,三毛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芳鄰》講的是夫婦倆和撒哈拉威人鄰居們之間的相處。芳鄰,芳鄰,看了文章我才知道是反話。撒哈拉威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在我們看來應該是不可饒恕的吧,不洗澡,瘋狂地借東西,也不顧忌別人的感受,種種種種,可這些最耗費熱情的小事,卻在三毛的筆下有了率真可愛的一面,比如某天三毛打開門,發現門口有一頭小山似的死駱駝,然后旁邊那個小孩說,我媽媽說,放你冰箱里。她看了看自己鞋盒大小的冰箱嘆了口氣;又比如經典的“飛羊”事件。
素來聽聞沙漠里的人不洗澡的三毛偶然看到了洗澡的廣告,便興沖沖地去看了,結果被嚇得不輕,便有了《沙漠觀浴記》。
《愛的尋求》是一個當地人飛蛾撲火式悲壯的愛情。
《素人漁夫》是兩人商量著去打魚賣魚,累了一番最終卻一無所獲。故事結尾,三毛坐在門口又哭又笑起來。
兩人剛搬來沙漠,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白手成家》講的便是兩人布置新家的事。我覺得三毛是像蒲公英種子一樣的人,漂泊,卻又異常堅定,扎根后迅速地生長。正是因為消除了現代文明的隔閡,才更加懂得了愛一切。看著屋里每一樣東西都是自己親手布置的那種滿足感,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在這之后,我又去看了《雨季不再來》,三毛學生時代的作品。
通過意外看到的讀者去見她的描述,我看到失去荷西后的她依舊平靜活著,依舊活得平凡而詩意,文章卻又在多個細節處揭露了她的哀傷。即使活得再張揚,她也只是一個失去摯愛的女子啊。
不過我相信,那流過淚的地方,也終會融化成溫柔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