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海
今年“五一”,我第一次零距離地感受了大海的魅力。
同事的朋友將車停在我不知道的馬路邊,馬路的右邊是一個小山坡。我問朋友“海呢”,朋友說“翻過前面的小山坡就是大海”。
我看過描寫大海的一些句子。
“海水那么藍,使人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又太深,縱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摹”
“陽光照在波光細細的湖面上,像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光的碎銀,又像被揉皺了的綠緞”
“此時此刻的大海,仿佛有一個巨人在用力攪動著渾濁的海水,大海被攪得上下顛簸,涌上一層層巨浪。那浪花由遠而近最后漫漫退去,遠處猶如一堵會動的高墻,快速向海岸滾來”。
大海的顏色,大海的溫柔,大海的洶涌,無不深深吸引著我。我早就想看大海,眼看今日就要實現,所以不等同事帶路,我就朝著小山坡奔去。
到小山坡的半山腰,我突然聽到澎湃的響聲。回頭問同事,同事說是海潮的聲音。我加快步伐,一口氣爬到山頂。——我終于看到大海了。
站在坡頂,放眼望去。蔚藍的海面上跳躍著無窮無盡的白花,既像天空中飄浮的朵朵白云又有不同。白云只在平面飄浮,而海面上的白花跳躍著,在波峰波谷上下翻滾,并且瘋狂地向前奔騰,像戰馬昂首飛奔,又遠比戰馬飛騰宏偉,而且沒有止境。白浪一波接一波瘋狂地向前奔涌,兇猛地撞擊在沙灘上,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雄偉壯觀,地動山搖,氣吞虹霓。
我從坡頂向沙灘走去,在山坡與沙灘交界處坐了下來。一邊看著大海洶涌地翻滾,一邊聆聽大海演奏的雄壯的交響樂,一邊在想大海的偉力從何而來。
我不懂天文地理,據說大海漲潮的原因是,海水隨著地球自轉也在旋轉,而旋轉的物體都受到一種力的作用,使它們有離開旋轉中心的傾向;同時海水還要受到月球、太陽及其他天體的吸引力,因為月球離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較大。這樣海水在這兩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
然而,無論是地球旋轉產生的力還是天體的吸引力,對于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是一樣的,為什么江河湖泊沒有如大海一樣的潮起潮涌呢?沒有如大海一樣的洶涌澎拜的波濤呢?道理很簡單,是因為大海有胸懷,有肚量,能夠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地接受來自各個方向的水,無論是涓涓細流還是滔滔的江流,無論是純凈的水流還是污濁泥水,從不拒絕。從量的積累逐漸發展到質的變化,形成一股巨大的內在力。在外力作用下,內在力就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形成洶涌的波濤。
同理,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偉業,必須要象大海一樣虛懷若谷,要像大海一樣不斷地吸收、貯存養分,要象大海一樣善于把無價值的事物化為有機的正能量。只有如此,才能在外界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充分展示自己,成就自己人生的輝煌。
大海也有溫柔的時候。大海從咆哮憤怒到平靜溫柔,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定力啊。這種巨大的定力,仍然來自大海自身的無窮能量。由此看來,能量的意義多么重要。
知識就是人的能量,從大海的角度看,胸懷是貯存能量的容器。胸懷大貯存能量就多。一個人從沉默到爆發,或者從爆發到沉默,都需要知識這個能量來調控。沉默和爆發都要適可而發,適可而止。否則不能把握度,談何成就人生。
博大的胸懷,淵博的學識,適度的原則是鑄就人生的三件法寶,這就是我第一次看海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