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初一下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我也追“星”
小學六年的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在這六年的時間里,發生了很多事,結識了很多人。然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莫老師。
她圓圓的臉上總帶著溫和的笑意。那雙大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們的心扉。她教學有方,又非常關心同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得有一次上課,莫老師講得繪聲繪色,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而我,卻獨個兒在紙上畫起畫來。我先畫了一間教室和一些桌椅,然后又畫了一些同學,最后在前面畫上了一名老師——我。正當我畫得起勁時,一只沾滿粉筆灰的手,輕輕地敲了敲我的桌面,抬頭一看是莫老師,我的心像揣了一只小兔子,咚咚亂跳起來。下課后,莫老師來到我的桌前。我想,這下準得挨批評了,可沒想到,莫老師卻欣賞起我的畫來:“嗯,不錯。你長大后想當老師?”嗯。“可你想過沒有,當老師需要很多知識啊!”聽了老師的話,我連上火辣辣的,慚愧地低下了頭:“莫老師,我錯了”。
莫老師不但在學習上嚴格要求我們,并且在生活上也非常關心我們。
有一次,我們班有一位同學突然暈倒了。這時,老師很著急,急忙把她送進醫院,然后給她的父母打電話。看到老師跑上跑下,這時,我才覺得:這不是一個老師的行為,而是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行為啊!老師為我們做過了許多這樣的事,這個例子只不過是一個浩瀚無際的大海里的一滴水罷了。
現在,我雖然離開了莫老師,但是她親切的教誨,感人的形象,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激勵著我不斷前進。
“星”,不是指天上的星星,而是指明星。當然,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尊敬的名人。這些名人,可能是偉人、學者、專家……或者也可能是影視明星、體育明星等等。那么你最崇拜、最喜愛的人物是誰呢?
我最崇拜、最喜愛的人物不是劉德華,不是成龍,也不是姚明。而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貝多芬出生于1770年,他從小熱愛音樂,然而,在他馬上就要成功的時候,卻被醫生診斷出使聽衰減弱,甚至可以使耳朵變聾的病。
1798年貝多芬聽覺漸衰,1820年后兩耳失聰,失去了聽覺,再也聽不見大自然的聲音了。但就在兩耳失聰后,他還仍繼續堅持創作。然而,在這段安靜的時間里,貝多芬創造出了令世界都感到嘆為觀止的音樂。當然,最具代表性的那就是《田園交響曲》和《命運交響曲》。
當雄渾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叩擊著你的心扉時,你也許會想起了貝多芬——這位遭受到命運承重打擊時的音樂巨人。他曾經說過:“我將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并不能是我完全屈服。”就是在耳聾的這段時間中,創造出了響遇世界的音樂。就是在耳聾中,雖然會給貝多芬帶來交流的障礙,也是他常被人誤解,社會交流受到極大的約束,他自己也認為自己連一棵大樹都比不上,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但是,耳聾的貝多芬遠離社會中的喧囂和紛爭,獲取心靈的凈化和安寧。這何嘗又不是一件好事呢!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但他想創造出歡樂給世界,貝多芬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們要學習貝多芬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貝多芬的遭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你失去一些東西的時候,同時你也會收獲一些東西。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這些名人,可能是偉人、專家、學者……當然,我也不例外。
偶然的一次,我打開電視機。在屏幕上我認識了你——個充滿陽光的熱血青年。你的精神打動了我。莫名其妙地對你產生一種崇拜感!
我心中崇敬的名人:他就是。
從那時起,我開始慢慢地關注你。不知不覺地我開始向你看齊。你,讓我學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知識;讓我明白了什么是親情,什么是友情。
記得是你的一次“耐不住寂寞”非要去當下層工人,那時全國都在號召煉鋼鐵,于是周總理同意了,你開心得像小孩子一樣,又蹦又跳,每天起著貪黑,卻還是覺得很快樂,因為你像無數的工人一樣,是在給國家做貢獻。你那吃苦耐勞愛國愛民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映像特別深的是你要去朝鮮戰場的時候,不由得丟下妻子兒女,含情默默的離開了家,光榮的來到了朝鮮戰場,你本來知道,去了很有可能就回不來了但是你依然堅持要去,你那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讓我很是感動。然而不幸剛好就發生在了你的身上。
那是敵機的一次轟炸事件,就在那次轟炸中你光榮的犧牲了年僅歲。
就是那一次,你再也看不到我們現在和諧歡快的生活了。但是你卻永遠活在了我們的心中。你為革命工作付出了生命,換來了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崇敬就是因為你的的這種精神,我會把你永遠留在我的心中。你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我們為你感到自豪。
你不僅是毛主席的兒子,更是我們人民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