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追星——海倫·凱勒
我們這個社會就好比一條銀河,而我們就是星河中的星星。有的星星很平凡,有的星星很燦爛。你可知道最亮的那顆星是誰?讓我告訴你吧!她就是美國姑娘海倫·凱勒——那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強者。
她在一歲半時,不幸染病,成為一個又聾又瞎的殘疾人,于是她的世界變成了黑色。母親的慈愛和智慧,使她在黑暗中得到一線光明。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樣要了解周圍的事物,要別人了解她,可是,這對一個盲聾兒童來說,無疑是萬分困難的。她好動、淘氣、頑皮,而且十分倔強。她從不向困難低頭,她總是用手勢與人交流,當別人不明白她所要表達的意思時,她又急又氣,在她的胸中燃燒著反抗命運的烈火,無法擺脫的困境使她悲痛欲絕。
幸運的是,在她六歲時,家中來了位叫按妮。沙莉文的家庭教師。安妮用超越常人的頑強和毅力,耐心教導她,使她沖出她處于的渾濁的世界有了足夠的勇氣。她開始一步步艱難地向前邁進,在什么也聽不到,什么也看不到的情況下,她靠用手摸老師的嘴唇和喉部發聲動作學會了發音。她拼命學習,用盲文寫字、作文。因為她懂得“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永不滿足的求知欲望,使她凡是喜歡的東西都吸收,隨后又把它作為自己的東西拿出來。
在老師的幫助下,她奇跡般的考進了哈佛大學。她說“既然達頂峰的平坦大道,我就得走自己迂回曲折的小路。”她終于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還掌握了五個國家的文字。
她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她能用手指去感覺大自然的美。她奮發圖強,堅韌不拔,終于成為一位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相信你也已經對這位聾盲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了,怎樣,她是那顆最亮的星吧!
在科技發達的網絡時代,追星似乎已成了一種潮流。當然,我也追星。不過,這顆“星”他不是影星,也不是歌星,是一位身殘志堅的科學家——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教授,偉大的科學家、宇宙學家,被稱之為“宇宙之王”。他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牛津,先后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
霍金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6年,是因為他21歲時,不幸患上“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這種病會使身體越來越不聽使喚。當時,霍金只有心臟、肺和大腦能夠運轉,后來連心肺功能也消失,演講和回答只能通過語言合成器來實現,醫生都預言他最多只能活兩年。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霍金經受了這么多的磨難,上帝也似乎同情他,為他留下了活躍的思維。如果他沒有經歷這么多,也許就沒有今天我們看到的霍金了。
再說說我們自己吧!
我們有健全的四肢,活躍的思維,健康的器官,這是上帝給我們最大的恩惠了,為什么我們不能利用這一點,好好學習呢?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順心的事,我們自暴自棄,甚至有人采用極端的方式選擇自殺,倒不如把自己遭遇的一切與霍金的人生比一比,看看算得了什么呢?
也許我們真該好好反思反思。
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拼搏的精神征服了全世界。
霍金不是明星,而是茫茫夜空中月耀眼的一顆明星,為人們引導生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