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千古風流人物
篇一: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650字:千古風流人物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代明相,為報劉備三顧之恩,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呈表后主,出師北伐,六出無果。死于軍帳之中,后主詣忠武侯,后稱諸葛武武侯。
后有詩贊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盡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也曾曰過:“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以成為智慧的化身,才略的象征,修身之典范。“三顧”之前,隱居隆中,躬根隴畝,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為劉備制定了戰略目標,勾畫了政治藍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是非成敗轉空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歷史滄桑,一個個人物演繹著不同的故事。
此人是千年萬年難得的千古以向,是千古難逢的將相之才,是人臣的楷模。
及其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證,事凡庸之君,專政而不失理,行君事而國人不疑,如此即以君臣百姓之所戴之矣。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失敗后,地主階級加重剝削農民,政治異常昏暗。豪杰并起,武裝割據,互相吞并,天下大亂。而劉氏集團接連失利,“得賢杰天下治,失賢杰天下亂。”正是這是,諸葛亮的出山,為劉氏集團力挽狂瀾終成三分。
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智慧,才干和品質,至今仍為人所樂道。“諸葛亮一生謹慎。”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在用人的方面略有缺憾,再加上留后主的無能,連年的征戰,以及“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使得諸葛亮功虧一簣,劉氏集團最終沒能逃過被曹氏集團吞并的惡運。無我想這是諸葛亮最不愿看到的,最不愿知道的,最不能想到的!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篇二: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850字:千古風流人物
今天我一走進書店,就被這本書吸引住了,它的封面與扉頁讓我一好奇的心理打開了這本書——《少年鄧小平》。
少年鄧小平有堅定的信念,向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不達目標不罷休。文章中有很多勵志的詞語,比如,“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富強而讀書奮斗”、“既來之,則安之”、“士可殺,不可辱”、“今日莘莘學子,明日國家棟梁”、“落后就要受人欺負”、“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從古代走向近代,從閉塞走向開放,從落后走向進步的歷史,也往往是它打開眼界、敞開國門、走向世界的歷史”。名言并不是白寫的,鄧小平雖然家庭經濟不好,但也沒有要求父母給他什么,沒有羨慕同學的富有,而是努力的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去法國留學的機會。父母省吃儉用,為他掙出了學費,鄧小平也十分懂事,知道去法國的費用來之不易,所以到了法國后,開始勤工儉學。他節約地花著每一分錢,日子雖然辛苦,但他從來沒有忘記“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富強而讀書奮斗”的目標。他說不能勤學就去勤工,有志不在年高。他來到鋼廠,干各種體力活,一天可以掙10個法郎,他就這樣一點一滴的積攢下錢去儉學。
而且少年鄧小平樂于助人。雖然他家生活也很艱苦,但他看到同學有困難,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助他們。有一次同學的妹妹生了重病,鄧小平不顧自己的困難,把自己僅有的錢給了同學,讓他拿錢去給妹妹看病。另一個同學的母親病入膏肓,那位同學準備“割肝救母”,鄧希賢(鄧小平小時的名字)勸他不要這樣做,并請了一個郎中,幫他母親治好了病。他這種助人為樂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少年鄧小平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每次作業他都對自己要求非常嚴,得到很多“雞蛋”,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優星。(他學習刻苦認真,作業一絲不茍,毛筆字剛勁有力,背誦倒背如流,講故事津津有味,說道理頭頭是道,寫文章胸有成竹,說名言脫口而出,各方面的成績在學校都是出類拔萃的。
少年鄧小平膽識過人,不信邪,不信鬼。他小時候居住的村子有個鬼屋,誰也不敢去,一天他和幾個同學放學一起去鬼屋。鬼屋白巾飄揚,野草叢生,小鳥在草叢中做窩,他還大膽地從鬼屋走了出來。人們都夸他膽識過人。
少年鄧小平雖然個子不高,但他志向遠大,有堅定的信念,永遠不會屈服。正如紅色經典的封面中寫的“信念不是鐵錘下繚亂紛飛的火花,而是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閃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島上徹夜不息的明燈。信念讓你擺脫饑寒交迫的日子,而奮發圖強……”
看完少年鄧小平的故事,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鄧爺爺的優秀品質,做一個嚴于律己,樂于助人,能夠為自己的目標而奮發努力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