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曹操
“鄴則鄴城水漳水,必有異人從此起。”這位“異人”便是曹操,那在歷史長河中激起了即便在他死后千年也不曾平息的滔天巨浪的魏武帝曹操。
也許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的曹操是那個羅貫中筆下“智足以攬人才而欺天下”的曹操,我并不喜歡曹操被這樣評價,但卻不準備為《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翻案。如果說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張照片,那么《三國演義》里的曹操就好比一幅漫畫,照片有照片的好處,漫畫有漫畫的功用,哪會有人拿著自己的照片去跟漫畫家較真,說他為自己畫的漫畫不像照片那么逼真呢?所以,這里我想說的,只是真正的曹操,歷史上的魏武帝曹操。
曹操無疑是個政治家,一個配得上用卓越來定義的天才的政治家,而漢末的亂世正是他最廣闊的政治舞臺。諸侯割據,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時勢呼喚英雄,呼喚一雙有力的大手把已支離破碎的中國社會重新捏合起來。當時任何一方諸侯都有著更強烈的權力欲和野心,但偏偏他們誰都不具備實現野心的才華。于是,曹操出現了,他的鐵騎所到處,氣吞萬里,山河色變,把對手的尸骨和整個北方的大陸一并踏在腳下。其實,曹操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家,他的軍事是一個政治家的軍事,他懂得耐心地傾聽謀士們的意見,只在恰當的時候說一句“公所言極是”。他做到了使麾下所有的猛將都為他的器重與信任感激涕零,他自己只在最關鍵的時刻為他們框定前進的大方向。
曹操成功了,他統一了大半個中國,把兒子送上了皇帝的寶座,為日后晉的統一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基礎,使中國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像春秋戰國時期漫長的混亂與紛爭。一個政治家,用自己的才華將自己送上政治的巔峰,并同時推動了歷史向應有的方向前進,這樣的成就已足以讓他名至實歸地接受“卓越”的稱謂了,更何況他并不是個只懂得四處殺伐的魔王,他還有著一份令人驚異的能穿越亂世中重重迷霧的遠見卓識。曹操廢除了東漢的種種嚴刑酷法,頒令屯田發展生產,他在戰爭至上的時局中能有這些為長治久安鋪設路基的舉措,不能不令人敬服。而他用厚禮從匈奴接蔡文姬歸漢,讓這位女詩人整理出在戰亂中散失的大批典籍,更是他詩人的氣質與政治家的敏銳的完美結合,是“卓越”二字最優美的注腳。
虛偽、奸詐、殘暴、冷酷……這是羅貫中用他的筆為曹操下的斷語。其實,曹操的確是也只能是這樣的人。也只有這樣的曹操,才可能在那個年代險惡的斗爭中脫穎而出,對于曹操這樣肩負著歷史重擔的人物,如果我們用簡單的“好人”或“壞人”的道德標準來界定他,未免幼稚可笑。羅貫中在他的《三國演義》中抬出了一個幾近完美的道德偶像劉備來反襯曹操。他曾借劉備之口這樣說:“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然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三國演義》“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從賣屐小兒到昭烈皇帝,劉備無疑也深諳權謀之道,而他所謂的“寬”“仁”“忠”正是他用以收買人心的最大的權術。
或許,劉備的品德真的比曹操仁厚許多,然而僅憑這一點豈能阻擋歷史的車輪輾平劉備所代表的風雨飄搖的漢朝正統,又豈能成為度量曹操與劉備是非功過的準繩?曹操推動了歷史的前進,歷史造就了曹操的英名。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無疑是個英雄,寂寞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