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層級訓練之三
2004-3-24 如何巧妙安排文章結構?
J•H•蘭德爾說過,“結構是一切意思和意義的基礎”,“沒有結構任何東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設想。”這話告訴我們,文章的結構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一篇文章中,結構和語言一樣,都是給文章內容以具體形態的東西。結構,不僅關系文章的表達質量,而且在一定意義上還可以生成或者改變思想內容。
那么,如何在我們的文章中去巧妙的安排文章的結構呢?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在寫作中值得借鑒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縱式結構法。
這是記敘文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的特點就是按照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進程和材料之間在時間上的先后關系來安排寫作的先后順序。如2002年安徽省中考優秀作文《用掌聲撐起一片藍天》一文中所敘述的故事,就是按照事情的發生──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之外而傷心落淚的小女孩,在無人的角落唱完一支歌即將回到絕望中時,忽然聽到了“啪啪”的掌聲、事情的發展──第二天及后來,老人仍在原地笑容滿面地傾聽小女孩的歌唱、事情的高潮和結局──十年后小女孩成了當紅歌星的順序來記敘的。又如2002年陜西省中考優秀作文《理想的生活》一文,按照時間順序,先后記敘了第一次寫的作文“理想的生活”和父親看后的評價及老師的批改與評分、第二次采訪父親對“理想的生活”的看法后寫成的作文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并被當成朗讀的范文、最后是老師對兩次不同作文的評價以及男孩的若有所悟。
二.橫式結構法。
此法可以運用于各種文體當中,它的特點是文章所選用的材料之間有一種并列關系。
如2002年重慶市中考優秀作文《那夜,星在笑》一文,運用橫式結構法,把幾篇日記串在一起,并運用題記來貫串全文,形式自然而又別致,令人耳目一新,顯示了作者獨特的構思和精妙的布局,獲得了滿分。
又如我們學過的課文吳晗的《談骨氣》一文,也是采用橫式結構法。它用“齊人不食嗟來之食、文天祥拒絕降元、聞一多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拍案而起”三個事例并列,來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個論點。
三.總分結構法。
顧名思義,先總說后分說來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總”,是對“分”或者文章內容的總體概括,往往出現在文章開頭或者結尾;而“分”,則是對“總”的擴展,是文章內容的具體展開。“總分結構法”在具體的運用中,既可以先分后總,也可以先總后分,根據表達的需要來靈活選擇。
如2002年四川廣安市中考優秀作文《母親陪我長大》一文,就是先總說“在我走過的十五個春秋中,我覺得最值得感激的還是我母親”,然后用“鍛煉”、“信賴”、“松壓”作為小標題,從“童年鍛煉”、“戀愛風波”、“考前放松”三個方面來具體分說,讓我們看到了“母親”對子女的信賴和良好的家教方法。因此,獲得高分是理所當然的了。
又如我們學過的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也是采用“總分結構法”來布局謀篇的。在文章第一段中就用“勤勞一生”總領全文,然后具體寫母親煮飯、種田、喂豬、養蠶、紡棉花等事情,照應開頭的總領句。
四.小標題結構法。
運用小標題的結構方法,把文章內容分為幾個部分,脈絡清晰,一目了然,會使文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2002年江蘇省徐州市中考優秀作文《水祭》一文,就分別運用杜牧的絕句《清明》中的四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作為文章四個部分的小標題,寫出了四個概括性的畫面,本文在得滿分的同時,由于小標題的運用,以及題記和后記,想象獨特而大膽,語言富有創意,另外得5分。
又如2002年重慶市高考滿分作文《鷹之歌》一文,也是運用三個小標題“日篇”、“月篇”、“星篇”來結構全文。日篇”暗用夸父追日的典故,“月篇”則精引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故事,“星篇”則敘述感人肺腑的母愛故事。小作者用“鷹”“日”“月”“星”等自然界的事物含蓄而深沉地象征人們對真、善、美的選擇這一深刻的哲理,開拓了文章意境,加上語言富于藝術魅力,給滿分是受之無愧的。
以上幾種方法都是我們常用的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它們既可以單獨運用,也可以把幾種方法綜合起來運用,根據需要去選擇恰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