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知識經濟
一、素材鏈接:
言語類
(一)名人名言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荀況
2.知識本身不會使一個人具有創造力。……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活用知識。活用知識和經驗來尋找新點子、新創意,就是培養創造性思考所需的態度。
3.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的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 ——毛澤東
4.懶于思索,不愿意鉆研和深入理解,自滿或滿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這種貧乏用一個詞來稱呼,就是“愚蠢”。 ——高爾基
5.知識的歷史猶如一只偉大的復音曲,在這只曲子里依依次響起各民族的聲音。——歌 德
知識和能力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要注意有扎實的基礎,要注意復習和鞏固,不能急于求成。 ——谷超豪
6.只有知識才是力量,只有知識能使我們誠實地愛人,尊重人的勞動,由衷地贊賞無間斷的偉大勞動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成為具有堅強精神的、誠實的、有理性的人。
——高爾基
7.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培根
8.知識就是力量。 ——培 根
9.天然的才能好像天然的植物,需要學問來修剪。 ——培 根
10.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歌 德
11.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12.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證記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
——托爾斯泰
13.多則價謙,萬物皆然,唯獨知識例外。知識越豐富,則價值就越昂貴。——馬 戈
14.自然賜給了我們知識的種子,而不是知識的本身。——寒涅卡
15.知識是治療恐懼的藥。——愛默生
16.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愛因斯坦
17.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在歷史上任何一個較重要的科學上的創造和發明,都是和創造發明者的獨立地深入地看問題的方法分不開的。 ——華羅庚
18.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 巴斯德
(二)妙語集錦
19.讀書是有福氣的,一個人喜歡讀書,意味著他在人生的百米賽跑中搶跑了。在“知識爆炸”、“知識經濟”的時代,更加需要成長的一代高掛云帆,弄潮書海,做一個讀書人。
——李慶明
20.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微軟致力于與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社區展開合作,通過“攜手助學”和“潛力無限”等項目來縮小數字鴻溝,讓弱勢人群獲得和學習IT技術并從中受益。這是微軟作為企業公民回報社會的一種重要途徑。
——《2006公益中國》
21.創意經濟能促進城市的發展。
——《文匯報》記者張曉鳴在報道上海國際創意產業活動周時如是說
事例類
﹡數據﹡
知識經濟下的創意產業和人才
創意產業已成為新知識經濟時代的關鍵產業,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變世界城市的發展。在“廣告業之都”倫敦,創意產業是其第二大產業,年收入達到210億英鎊,每年帶來130億英鎊的出口收入;在“設計之都”柏林,創意產業年銷售量80億歐元,占全市GDP總額的11%;在紐約,美國超過8%的創意產業從業者在此工作;在上海,2005年6%的GDP來自創意產業的貢獻……
但創意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人才問題。目前,上海創意產業的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例不超過千分之二,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與創意人才的匱乏形成了鮮明對比,如何培養有利于產業持續迅速發展的人才,如何創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環境,成了“創意人才論壇”上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共同話題。
[點撥]知識經濟下創意產業蓬勃發展,但也面臨著人才短缺,充分說明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的不平衡。
[適用話題]這個素材可應用“創新”、“人才”、“需求”一類的話題。
﹡歷史事件﹡
李四光提出全新找油理論
不迷信傳統的地質理論:許多年來,中國被認為一個貧油國家。因為傳統的地質理論認為,大油田一般都生長在海相地層中,而中國大部分是陸相地層,因而不可能有儲量大的油田。但是,我國杰出的地質學家李四光不迷信傳統的理論,他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地質實踐和前人的經驗教訓,深入思考,反復研究,最終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全新的找油理論,即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理論。根據這一理論,我國先后發現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河南油田、江漢油田等大型油田,終于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
[點撥]傳統中似乎攻不可破的“中國貧油論”仿佛給中國帶上了一個貧油國的帽子。而李四光根據自己深厚的學識和實際探索終于提出了自己的找油理論。他打破傳統,不迷信權威,最終碩果累累。
[適用話題]本素材可應用于“挑戰”“創新”之類的話題。
﹡當今實例﹡
比爾•蓋茨的創新策略
蓋茨舍得在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上一擲千金,是因為蓋茨有著一種強烈的危機感。蓋茨認為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事實上,這種擔心并非空穴來風。每隔10-15年,IT行業都會有一個很大的轉型,而在每次轉型時,都會有一些新的技術、新的公司、新的市場出現。IBM曾在大型機時代一統天下,DEC公司曾在小型機時代獨領風騷,Intel公司和微軟也在PC時代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但是,歷史上還沒有一個公司能領導兩個不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