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我作文1000字
時鐘當當地敲響,我猛的回過神來,才想起要放下手中那早已掛斷的電話,母親的叮嚀仍縈繞在我的耳邊,淚水頓時滑了下來。轉過身來,時鐘已定格在十點,夜已經很深了……
我,作為留守兒童,已經四年了,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姐姐上高中,一家人就這么分割三地,我也上了初三,來自學習的壓力和對親人的思念,使我變得更加沉默,但我在沉默中學會了堅強。
回憶起來,以前的生活多么幸福啊!那是因為有母親和姐姐的陪伴,一切都無憂無慮。
小時候,冬季農閑時,母親總會到山上拾些柴禾,我就馱著小布包跟著,摘下霜后那松枝上白白的,甜甜的松糖,邊吃邊撿,那滋味真甜。柴背回家,母親就忙著做飯。看著那泛著黃暈的屋頂浮起縷縷炊煙,伴隨著鄰家的炊煙一起飛升,心里就有說不出的踏實與溫馨。
然而,兒時的幸福時光轉瞬即逝。母親不辭辛苦,長年勞作,身體每況愈下。焦急的父親拉著母親去各家醫院,最終診斷出母親患了一種罕見的慢性病,一時半會是好不了的。
母親當時很絕望,一夜之間仿佛老了幾十歲。母親心疼錢,僅靠用激素藥來維持身體,原本略顯富態的母親逐漸變得消瘦,一雙美麗的眼睛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母親不能再操持繁忙的家務了,重擔就全壓在父親身上。為了互相照顧,母親就跟隨父親外出做點細碎活。這些年來,母親第一次離開了我,縱然有千般不舍,但我們還是無奈的說再見。
母親乘的車離我越來越遠,直到成了一個黑點,消失在我的眼里。我失落和依戀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流過嘴角,澀澀的。回到家中,一切都好安靜,靜得能聽到自己說話的回音,冷冷的。一個人在家里,我漸漸變得很少說話了。
那年我12歲。
沒有家人的照料,生活無所適從。好多事還得自己琢磨。清晨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吃什么,用什么,怎樣安排時間……這才明白,生活遠沒有我想得那么簡單。漸漸地,我學會了做飯,學會了洗衣,學會了按時起床……
就這樣,四年的時光過去了,一個人的生活,我已經習慣了。
1400多個日日夜夜,要說沒有埋怨那是假的,只是埋怨過后我又能理解。有時,在電話中聽到他們親切的話語就很滿足了。那冰冷的鍋灶,那冰冷的被窩,在親人的話語中也變得溫暖起來。
四年的孤獨生活,我學會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原本視為平常的交談,如今顯得異常的珍貴,想再伸手去抓時,卻是那樣渺茫;望望四周,我心潮依舊。學到《石縫間的生命》一文時,我想,我就是一棵石縫間的小草,雖然不能長得綠油油的,但我會長出我自己的根須,會用一點點的水份來詮釋自己生命的綠色——她與山石一樣的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