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棄浮華求本真作文700字
古人說:“小隱隱于山,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梢娮非蟊菊嬷卦谕嗜(nèi)心浮華,而不在于身離喧囂之地。
并非有霓虹的地方就是浮華,也不是走上了鄉(xiāng)郊小路就可稱作脫俗。難道身處于雪山之巔無視壯闊風(fēng)景雙眼緊盯手機(jī)就好過坐在林立的高樓之中不顧燈紅酒綠手執(zhí)一卷閑讀?正如隱逸不在偏僻,心遠(yuǎn)地自偏;本真不在于環(huán)境,而在于心境。
有史記載竹林七賢所會之處并無竹林,只因他們皆欣賞竹的清高而以此相稱,這便是心中有竹的境界。莊子的淡泊被后人稱頌也不因他隱于深山,而是因他從不變那赤子之心的本真,因他“曉夢迷蝴蝶”的物我合一的心境。南唐后主李煜,雖不稱為一位賢君,確是性情之人的典范,他不因皇位喪失對藝術(shù)文化的追求,更不為此迷失他的天性情感,為人所擄,他不嘆家國皇權(quán),只嘆一句“垂淚對宮娥”。連皇權(quán)之位下的人都能如此“放任”性情,又何以言追求本真需身離浮華?
身在城市,有夜晚的寧靜與它褪去了所有的粉飾的深邃的黑令我們沉淀自己的心。人也是脫去了一切偽裝,洗去了一切鉛華,白天的閑話不必再敘,白天的瑣事無須再想,一切喧囂與自己無關(guān),只覺心棄浮華。靜下心來,自己回歸于真正的純粹的自己,富有韻律的呼吸就好似澄凈的靈魂與自然的對話,不受拘束的遐思就恰如思想與美夢的緩緩綻放。靜下心來,仿佛白開水都品得別有滋味。是否能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保持本真,不染浮華,全在于心。西裝革履的人若是拒絕虛情假意,選擇真誠待人,他一樣不會感覺到世俗的壓迫。真誠率性,不矯揉造作,不阿諛奉承,讓一個人在喧囂的城市中守住本心。
用夜晚來緩解疲勞,放空心靈是可貴的寧靜,輕裝出行,重返自然,呼吸清新空氣更不失為良策。但歸其根源,欲要追求本真,還需心棄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