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歡度國慶日記【八篇】
歡度國慶日記篇一:媽媽帶我去旅游
10月6日,早上五點半媽媽就將我叫醒了,我知道今天媽媽要帶我去鳳陽的韭山洞和狼巷迷谷等地方玩,所以一骨碌就爬了起來。
經過幾個小時的漫長路程,我們邊吃東西邊聊天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我們到了韭山風景區,據說吃了韭山的野韭菜能活99歲,一個阿姨幫我摘了一根野韭菜,我聞了真的很香呢。韭山洞是一個天然形成的溶洞,聽導游阿姨說這個洞已經有30多億歲了,洞里有天然形成的布達拉宮、八仙過海、花果山、獅身人面像,我覺得它們就和真的一樣
我還和同去的阿姨、姐姐照了一張像。接著我們又去了狼巷迷谷,聽說以前這里有很多野狼出沒,而且道路像迷宮一樣,一不小心就困在里面了,我們在導游阿姨的引導下穿過了瘦人谷、暈頭轉巷(向)、天落石、歪門邪道等,雖然很辛苦,但我們玩得特別開心。
歡度國慶日記篇二:中國,站起來了!
聽,窗外那鑼鼓喧天,聲聲禮炮撥動人們的心弦,那聲音像在1945年抗日勝利和1949年中國統一慶祝的聲音。錄音機中毛主席的聲音,附和著身邊大人們的歡笑顯得無比美妙,動聽。
看,祖國XX周年閱兵慶典。*前人山人海,海陸空官兵英姿颯爽,每個人都在展示自己獨特的美。中國的第一個XX年經歷風風雨雨,中國也慢慢走向繁榮富強,所有的軍事武器也威力大增,看長安街街口的:QBZ95,95是突擊步槍等。還有中國展示的步伐,他們的“五線對其”戰士們走起來想上了拉條那樣整齊,一分一厘也不差。各個方陣展示了中國一步一步走向高科技。中國特種部隊也首次亮相北京,出場時顯得格外威武。
看爺爺奶奶那飽經滄桑的臉,足以想到在那個食物匱乏,衣物匱乏的年代他們艱苦的生活,中國成立XX年了,多么富饒的國家。難道這些中國的成就不讓古代人稱贊?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的回答是,中國人的努力沒有白費,是的,中國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刮目相看!這一切驗證了一句話“中國從此站起來了!”
歡度國慶日記篇三:國慶節美好時光
“哦”終于放假了,我挎上書包,還不忘給學校說上一句“哦!再見了!” 踏出學校的大門,一縷清風拂過我的發梢,把一切的煩惱推提一干二凈。平常繁重的書包也變得輕松了。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一路上又蹦又跳。 晚上,和姐姐一個功的商量怎樣渡過這個假期。笑聲邊綿不斷從小屋飛上無垠的天空。這個晚上我很晚才睡卻睡得很香醇。
假期的第一天,很早我和姐姐就從香甜的夢醒來。睜開松惺的眼睛,吸吮早晨那甘甜中夾著一絲濕潤的空氣,精神旺盛了許多。早就和爸爸說好一起去辰溪游一通,此時,卻見他還在準備。好不容易準備好了,我們終于踏上去辰溪的征程。公路的兩旁全是樹,真有點回歸大自然的感覺。我和姐姐不禁喃喃唱起歌兒,打起拍子來。一路上好是歡暢。到了辰溪,我更是興奮,我們三人這里逛逛,那兒瞧瞧,對待一切事物都那么好奇。東西自然提得大包小包的,錢也自然也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雖然很心疼,但是還是狠下了心,決心過一個好的國慶,整整四個鐘頭后,我們終于凱旋而歸。
可是假期的以后幾天一切都變了,姐姐和我都覺得頭好疼好疼,心里更是悶得慌。剛放假那會兒的輕松愉快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似乎再也享受不了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似乎變得想念學校了,想念那繁重的學習生活,想念老師的嚴厲,想念朋友同學們一起嘻耍,真是學習時想放假,放假時想上學。 在國慶的假日里,我的心里依歸丟不開煩惱,卻讓我更懂得珍惜學習的時光。
歡度國慶日記篇四:祖國!我愛你!
建國以前,她曾有過光榮的歷史,也有過屈辱的歷史。但她不曾驕傲,也不曾氣餒。建國以來,她曾有過欣喜的事,也曾遭受夠許多波折,但他不曾被困難嚇倒,一次又一次從幽暗的深淵爬起,沖向美好未來。
自炎黃帝她創造了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火藥;她孕育了無數的優秀詩人:“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小李杜……她的貢獻數不勝數。然而她遭受的苦難不是一天兩天能說清楚的。
她一次又一次的被迫與他人簽署不平等條約;一次又一次的被迫把自己的兒女分給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傷心流淚;卻不能挽回。她很自己的無能,不能從敵人手中奪回自己的兒女,她知道自己不能屈服,只能忍氣吞聲。然而在她痛苦難耐的時候,又一次災難降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日本對她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洗劫,對她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殺。她的兒女為了不讓她再次受傷,一次又一次的與敵人進行斗爭,勝利終于到來!
1949年10月1日,舉國同慶。人們不僅為自己,更是為她——我們的祖國!
自建國她又創造了許多奇跡:成功加入WTO;成功申請并舉辦奧運會;成功戰勝“非典”;成功戰勝雪災;成功戰勝四川汶川大地震……她的生命力是如此的頑強;她的意志是如此的堅強;她的氣勢是如此的磅礴!
祖國!我偉大的祖國!我愿化作你的靈魂,永遠注視著你,永遠愛著你!我親愛的祖國!
歡度國慶日記篇五:*游記
十月一日的下午,廣場上的人就很多了,人山人海真熱鬧。
天漸漸地暗了。廣場上的燈也一盞一盞地亮起來了。廣場上有各式各樣的燈,有華燈,華燈就像許多個發光個發光的珍珠結合在一起;有塔燈,塔燈就像一個細高的手杖,它被一個高四五十米的鐵柱子托起來,把廣場上空照得金碧輝煌。還有幾臺機器從廣場四個角向中間放射出一種綠色微集束激光線,光線在廣場中央上空交織成了一道光網,給節日的*廣場更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同時,廣場上的花壇盆景也亮了起來。廣場中心是一個直徑近40米的大花壇。它的中心有一個圓形的黃花堆。然后又有一堆花把黃花托起來。 除了中心,花堆的形狀都是花瓣一樣的,一共有五層,一層比一層小,也就一層比一層高。其實它是一朵巨大的花。
廣場的東南惻有一座“花山”。山頂上有一個寬一米的“瀑布”。“瀑布”不僅寬而且流速很快,從“山頂”直瀉而下,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覺。
山半腰處有一個小亭子,紅柱子,綠瓦片,花屋頂。山腳下有一片“湖水”把它圍起來。“湖水”清得見底,“瀑布”把湖水的水面、水底都注入了無數個水泡。
廣場東邊還有一個景點,它是由三個七彩柱子構成的。三個柱子同時向中間彎曲,托起一個多棱晶體球。球面反射著光,像一顆耀眼的明珠。它的含義大概是大陸、香港和澳門同時托起祖國。
廣場上還有許多意義不同的大花壇,把廣場裝飾得五彩繽紛。 我想明年國慶的*廣場上一定更加燈火輝煌、花朵更艷。
歡度國慶日記篇六:我對西湖說悄悄話
它,沒有洞庭湖的豐富魚產,可它卻有那別樣紅的映日荷花;它,沒有像秀峰湖一樣有那燈光四射的湖水,卻有水平如鏡的西湖;它,沒有友情橋,卻有人人皆知的斷橋...它,就是杭州人人知曉的美麗西湖。
走進西湖,一陣曖風把我吹醉了,我仿佛看見自己騎著一陣風,到處參觀著西湖的美景,曖風含著淡淡湖水的清香。聽,那是什么聲音,順著一路白楊放眼望去,啊!原來是音樂噴泉。蒙蒙細雨中,那一柱柱水柱,像要綻開的花朵,形狀千變萬化,讓我看得應接不暇。漸漸地,我仿佛自己也變成了噴泉,頭發變成飄逸的水滴,胳膊變成水柱,在游客的欣賞下翩翩起舞。
西湖,非常靜,靜得像一面波光閃閃的明鏡;西湖,非常綠,綠得清澈見底;西湖,非常明,明得要和太陽比個不分上下。這些美景,哪個人不會心動?
我熱切地跟他們說著悄悄話。
你好,美麗的西湖,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和我一比上下嗎?你好,古老的斷橋,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水中的倒影,是在和魚兒嬉戲嗎?
你好,高高的雷峰塔,你那身軀上仿佛刻滿了智慧。喂,在空中飛舞的云雀,你們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在為白娘子的不幸而感到悲慘吧?
看那,西湖中的倒影襯托著那羞色的荷花。有的已發出它的全部魅力,有的還含苞欲放,有的則微笑著,綻放著本身的光芒。一陣風吹過,一個荷花仙子跳到我的肩膀上,陪我談著心事。幾聲鳥叫把的的心靈喚了回來,原來那不是真的,云嶺上掠過一絲彩霞。鳥兒們也回到巢中休息去了。
我,也該回家了。我輕輕揮手告別。再見了,杭州;再見了,西湖。
我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歡度國慶日記篇七:“十一”華誕
20xx年十月一日是舉國歡慶的日子:我們的祖國迎來了華誕,XX年滄桑巨變,XX年斗轉星移,我們的祖國發生了什么?
從前,在飛機中只有一小部分甚至極少的飛機在我國是國產的,而現在在我國的飛機全部都是國產的;從前,八國聯軍齊攻中華,而中華卻多次敗于對方的先進武器,還要向別國求救;而現在,我國在金融危機總能安然度過,且別國還要向我國求助救世。
為什么?為什么我國變得如此強大?答:因為我國領導人的英明領導;因為中華兒女的團結協力,偉大無私……
因為這些,所以我國變成了強大之國,在十月一日十時開始的國慶欄目,我國的榮華富強在人前盡顯:列方陣、跳體操……20xx年8月8日的奧運會也顯現我國人民的團結。
XX年前,人們稱中國人是“東亞病夫”,且奪走了中國的“兒女”,例如:中國臺灣,香港……
XX年后,中華兒女可以在別國挺直腰板說:“我是中國人”。
前不久,中國臺灣發生了一場破壞性的臺風,無數臺胞遇難,可中國和中國臺灣不,應說成所有中華兒女都團結一致,伸出援助之手。可見中華是不合復制的強國。
“國慶”,這個名詞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對正在漸漸強大的中國來說同樣很重要!
讓我們繼續努力:為中國富強而努力;為將來建設更美好的中國而努力;為再創造一個XX周年偉大國慶而努力吧……
歡度國慶日記篇八:轉身,又是新的開始
初中生活,那充斥著歡笑與游戲的兩個學年已然消失在身后的時光中,看似漫長的暑假也在不知不覺中與我們漸行漸遠,一天天迷蒙地醒來,又一天天昏昏地睡去,每一天之間,都仿佛隔著一條淡淡的分割線,分割著今天與明天、結束與開始……
放了假,終于有時間整理自己的屋子,收拾、歸理那些已經用完的課本,凌亂不堪的房間也終于有了片刻的整潔。
看著擺滿了一地的書本和寫滿字的紙片,這每一張紙、每一本書,都記錄著自己往日的生活、點滴的成長,回想著過去的一年就這樣畫上了休止符,心中不免有些悵然。
我慢慢地整理著,靜靜地端起一本書,翻開看看,片刻的思索后,丟進了沒有用的那一類中,接著再翻看下一本……一會兒功夫,一大堆書本被分成了幾小類。母親則坐在一旁不停地嘮叨著“這些書扔掉多可惜呀”、“它們真的沒用了嗎”之類的話,又時不時地翻翻那一摞被我歸為無用的書,還從中揀出幾本來,放到其他的類別中去,直到確認真的沒有用后,才又惋惜地看了又看,然后拿開……
手上對書做著分類,心里則想著、回憶著以往幾年此時同樣的情形,依舊是如此的漫不經心,同樣懷著淡淡的惋惜。在回憶與現實間,我似乎懂得,原來每一次的整理,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每一次的歸類與收揀,既是過去的結束,也是未來的開端。
整理舊書本,就如同梳理過往、收藏回憶,然后,轉身面對新的開始,迎接新的挑戰,繼續新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