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日記范文300字五篇
篇一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重陽節又叫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今天,我和奶奶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們。記得以前我的太太就在敬老院,不過我的太太在前幾年與世長辭了,我覺得敬老院里的老人們很孤獨。
敬老院的老人們都很孤獨,有的老人們就在自己的房間里在忙著自己的事情,我有時候會和爺爺,奶奶們聊聊天,談一談我在學校的趣事,唱著動聽的歌曲,跳著歡快的舞蹈,老人們就在旁邊笑嘻嘻的鼓掌……就這樣我在敬老院愉快的過完了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和老人們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給老人們看!
我希望以后,不光是重陽節,只要有時間就會來看望老人們!
篇二
晚修過后,時間還夠,還沒到關燈的時間,便到操場上去走走,散散步。
抬頭仰望夜空,沒能看到多少顆星星,卻看到了一輪金黃的明月。此刻,我想起來古代詩人李白所寫的一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啊,家,我想你了。
第一眼看到的月亮是圓的,可是,今天又不是中秋節,月亮怎么會圓呢?認真一看,原來我出現幻覺了,月亮并不圓,是有點凹進去的。圓圓的月亮,就好比團聚在一起的家人,殘缺的月亮就好比分散的家人。屈指一數,自從國慶放完假回校已有十多天了,我已經十多天沒回過家了。家,我想你了。
現在是周末,平常有同學的陪伴并不覺得孤單,但現在他們都回家了,只剩下我孤零零地一個留在孤寂的宿舍,恐懼感充斥著內心,想家的欲望更強烈了。
又是一次,在月亮的柔光映照下散步,頭望著月亮:家是我們永遠的溫暖港灣,在那里,根本就不會有害怕和恐懼......看見月亮,我又想家了。
篇三
明天和后天就是我們初一年紀的期末考試了,考完這場試我就要升初二。有點可怕。
今晚我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在做一堆的數學題,我有偏科的毛病。對于比較有希望的科目我會花很多的時間在這科。數學是最有希望的一科,既然有希望那么我就得要過!我們數學老師說計算題如果錯了三分以上的同學那么我會在暑假期間再加一張試卷給你們!而我害怕的不是加試卷,而是那三分。一分也是分,我不愿意在計算題上丟掉一分。哪怕是0.5分都不行!計算題12分,如果被扣了3分就等于三道題只對一道。盡管我的數學也不是說很好,其他難的我可以不拿分,但計算我必須得要拿到那些分,不然就應了那句話“難的不會,簡單的還錯。成績怎么會好!”
其他科目的我也得必須拿到我本應該可以拿到的分數!不管有沒有希望,我也必須掙扎一下。
加油!加油!逢考!
篇四
昨天晚上,我的書終于回來了,沒錯,看了題目大家就知道了,是《朝花夕拾》。這是我們中學生選讀的書籍,但是在老師的提議,書上的介紹后,我還是經不住誘惑,讓媽媽給我訂了一本。我覺得這本書好啊,為什么呢? 因為這本書中的十篇散文勾勒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若干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幅幅世態圖和風俗畫。雖然這本書是回憶性散文,但是也有現實的斗爭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蘊含著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現實的執著態度。 這本書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非常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而且書旁有注釋,許多我們不常聽到甚至沒聽過的詞語都有解釋,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消化”、理解。
我也希望大家去讀讀,對自己的思想,都有好處。
篇五
昨天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個故事講的就是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這個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而放棄摔跤。他希望讓他的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金牌。結果卻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的在一次打架事件中,發現兩個女兒(吉塔、巴比塔)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這兩個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經過再三考慮之后,辛格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發、每天吃肉,讓她們練習摔跤,兩個女兒也不負眾望,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站在比賽的賽場上,贏得了世界女子摔跤冠軍,完成了辛格的夢想。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我們有夢就要去追啊,不然人生在世,又有幾個是真正實現了夢想而又為國家爭光的呢!